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繁衍 >> 一路ldquo象rdquo北,1
Talk君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这两天,各大新闻、媒体都被一群大象刷屏了,云南有15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区“出走”,一路向北,已迁徙了约公里,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走进了人口密度极大的昆明市。
这次一路向北的云南野生象群集体北迁,其实从去年的3月就已经开始了。
最初,是16头野生象从西双版纳进入普洱市;12月,它们在普洱生下一头象宝宝,数量变成17头;到了今年4月,这群大象又出乎意料地继续北上,到达了他们祖先数百年来,都没有踏足过的红河州和玉溪市,此时,两头大象返回普洱,剩下15头大象继续前行,抵达了更靠北的玉溪市峨山县境内。
一直到昨天,徘徊了几天的象群,最终还是进入了昆明,目前象群的迁徙距离超过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
本来这个故事就够奇幻了,但今早微博又爆出一条热搜#17头亚洲象进入版纳植物园#,重点是,这和上面那一群还不是一个“组织”!
这野象群来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在迁徙过程中路过版纳植物园,由于幼象难以渡过罗梭江,象群多次试图渡江失败。随着雨季降雨量的增加,迁徙难度加大,这群野象有可能长期滞留于此。
大家每天关心象群走到哪,但其实,大象“离家出走”的背后,有着更加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栖息地的不断恶化。
年-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二十年间,在野生亚洲象保护区域外,由于当地大量种植橡胶、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使野生亚洲象栖息地面积大幅减少缩小达40%以上。
栖息地面积减少和破碎化是导致大型濒危物种扩散的主要原因。为了生存,野生亚洲象不得不向新的领域游荡。
今天talk君要跟大家分享来自一刻talks讲者、资深环保工作者张菁的演讲,她分享了在云南保护亚洲象的独特经历,并且向我们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多种保护方法。
一刻讲者张菁
资深环保工作者
“保护不仅是零干扰,还需要适度的管理”
#视频有删减,建议下载“一刻talks”app观看完整版大家好,我是一刻talks的讲者张菁。
过去的十年,其实我一直在不同的环保机构,一直从事的都是跟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一些工作。
其实很长时间,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个概念都被归类为那种我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合在一起就完全不懂是什么意思的这样的一个概念。一直到今年年初疫情的影响,让这个概念,以及野生动物和人的关系出了圈,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公众意识到说,原来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和我们人类自身的身体健康有这么密切的关系。
首先我想谈谈保护这个概念,很多朋友听到保护就会觉得说,不要去干扰它们活动的地方。但是有的时候也应该因物种而异,比如说现在大家看到的非常可爱的、我们云南的旗舰物种——亚洲象,对于它们来说,有可能这种零干扰的方式就不是最佳的一种保护模式。大象的体型它是很庞大的,所以它其实在森林当中活动的时候,会需要比其他的动物要大得多的这样的一个空间。同时从野生亚洲象的食性上来说,如果一片森林、一片热大雨林,它完全是处于一个零干扰的一个状态,那么它的郁闭度,也就是说林子的密度会变得很大、非常大、越来越大,它也会影响林下的一些灌木的生长,从而就没有办法给我们的亚洲象提供足够的食物了。一来二去,亚洲象也就不再愿意去到那片栖息地去继续生活了。
当我们的一线的保护工作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就开始转变思路了,开始从亚洲象的角度去看待如何更好的保护和管理这个栖息地。所以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保护不仅是零干扰,还需要适度的管理。
还有另外一个途径,也是保护亚洲象非常必要的一个手段,那就是接下来想跟大家分享的栖息地的修复和重建。大家现在看这张照片上面,他们其实是在做一个食源地建设的项目。就是通过栖息地的修复,为大象在这片区域建造一座食堂。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一线工作者就又变身成了装修师傅。他们会通过帮助亚洲象去改造一些生活必需的环境,水源、种植一些食物来吸引亚洲象去到离村寨、离人群更远的一些地方,从而能够减少亚洲象和人的接触,既保护了亚洲象的安全,也保护了我们当地村民的一些安全。
那么在这个食堂里面种些什么植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的因素。最开始的时候,保护工作者他们觉得要不然我们就种粮食作物吧,所以最最开始的时候是种了很多的像是玉米、甘蔗这样的作物,但是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这些植物它的再生性非常的差,亚洲象来光顾了一次,这些所有的粮食作物就全军覆没了,所以这就需要不断的有人力、物力的投入。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因为这些粮食作物其实它并不是咱们野生亚洲象那些天然食物,所以说在食源地当中进行粮食作物的种植,有可能会强化亚洲象对人类,以及对人类种植的农作物的一个依赖。所以吸取了这样的一些经验教训之后,保护区开始重新规划,现在图片里面其实就是2.0建设的一个现场,这个区域其实之前它是一个村寨搬迁走之后遗留下来的一块荒地,最开始的时候,上面是长满了很多的入侵的植物。首先保护工作者们就是先清除掉了这些入侵的物种,接下来在上面种植了一些本土的野生亚洲象非常爱吃的一些多年生的植物,种完这些食物之后,工作人员还会定期的进行一些监测、补种这样的工作。令我们比较开心的是,就是前线发回来的捷报,其实经过一些时间的观察发现,野象它们还是非常喜欢去利用这个区域的。我们进阶版的食源地的建设,确实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重建的这样的一个栖息地。
但很多朋友会问,我保护好大象现有的栖息地不就完了吗?我为什么还要花费力气、精力去建新的食源地呢?其实这个原因还是跟亚洲象对于栖息地的需求有关。我们可以从这张图表上面看到,这四张图分别是从年到年亚洲象在云南分布的一个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红框里面,亚洲象的分布区域还是相对比较完整跟连贯的。但是当我们看到右下角的年的分布图的时候,你就可以发现它已经逐渐的变得比较的岛屿化、比较破碎化。所以一线的工作者也好,环保工作者也好,我们都发现,其实在未来在保护原有栖息地的基础上,增加对于栖息地的修复、重建,这个可能会是未来亚洲象保护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保护亚洲象的工作者,它其实不只是在解决一个科学问题,它更多的时候是在解决一个社会学的问题,所以社区的工作其实是很多一线保护者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实这么多的举措,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也不完全是一个只跟自然打交道的冷冰冰的人,其实我们也是充满人文关怀的。
最后我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吧,其实我有时候也会跟朋友一起来谈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但是每当谈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我们自身的关系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是我也不怎么能感受得到。其实我挺理解他们这种感受的,因为确实现在我们很多人生活的地方都是远离一些自然环境、远离森林、远离海洋,确实有一些生活的过程当中,很难去和自然和生态系统做一个比较好的连接。
所以当很多朋友在问我,说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怎么去保护生物多样性?其实我觉得从了解开始就很好,做一个保护故事的一个传播者,把你们听到的、你们喜欢的一些保护的故事,尽可能多的去分享给身边的一些朋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非常简单、非常直接的一个开始。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