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生活环境 >> 缓解人象冲突创新救助模式西双版纳野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生物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林区,也是我国近90%的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如何有效保护野生亚洲象,又如何有效缓解人象冲突,一直是西双版纳州主要探究的热点之一。
年野生动物肇事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20世纪70年代,一部反映众人在西双版纳密林中围捕野生亚洲象的纪录电影《捕象记》问世,使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开始进入了公众的视线。随后,一些野象肇事的事件也被各种媒体相继报道了出来。
统计数据显示,年西双版纳州亚洲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93万元,此后逐年增加,年突破万元,年更是达到了.9万元。年西双版纳野生动物肇事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年亚洲象肇事合计赔付万元。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亚洲象专家王巧燕:“针对近几年亚洲象从保护区扩充到周边社区,我们针对亚洲象迁移的问题做了栖息地调查。亚洲象比较喜欢低高度5~15,低郁闭度0~0.25,小胸径的0~15的植被环境,但是近几年保护的比较好,像郁闭度和小胸径高度都远远大于这些值,所以亚洲象在这些区域找不到更多的食物,然后走向保护区外,加大了人象冲突的矛盾。”
探索具体措施缓解人象冲突为缓解人象冲突的愈演愈烈,自上世纪90年代起,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就开始了各种缓解人象冲突具体措施的探索。
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在保护区内的11个村寨安装了34台太阳能电池,共架设了40余千米的太阳能电围栏。到年,由于未取到理想的效果,该试验终止。
此后,为防止野象进入人类的农地和居住地,自然保护人员先后尝试了挖防象沟、防象壁,把亚洲象栖息地与人类隔开,但都未取得有效的作用。
年开始尝试开展野生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工作。-年间,在尚勇片区的冷山河、南满河谷等地建立了余亩的食物源基地。年开始在勐养片区的关坪、树林寨等地也尝试开展了食物源建设工作,建设面积为余亩。目前,食物源基地建设工作仍在开展。
年起,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尝试开展了建立防象围栏试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还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起,在勐养片区的空格六队开展了利用红外相机进行预警的尝试工作。
年,针对日益严重的勐海象群,采用人工监测和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象群进行了全天候的监测和预警。通过各种途径的预警,全州范围内的人员伤亡事件大大减少。
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投资万元,在景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村建成了我国首个亚洲象村寨防护栏试点项目,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
香烟箐村村民冯广林:“没有防护栏之前,我们预防大象的措施就是天黑就进家里不出来。现在安全了,大象进不来,我们也放心了。”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建设基础设施缓解人象冲突之外,年底,还与太平洋保护公司签订了亚洲象公众责任险投保协议,年正式将亚洲象所造成的损失纳入保护范围。从年起,已从单纯的亚洲象保险扩展到所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公众责任险,并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通过投保,减少了群众的损失,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
创新救助新模式保护野生亚洲象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致力于缓解人象冲突,保护亚洲象的力度和决心空前。年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又为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
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项目运行以来,先后投入多万元救助了“然然”、“平平”、“昆六”、“小强”、“羊妞”等9头野象。
年3月,一头小象在西双版纳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呱呱坠地,这头后来被命名为“玉双”的新生小象是国内通过人工干预繁育的首头亚洲象,填补了我国在亚洲象繁育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空白,为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目前,基地饲养有亚洲象34头。
一宗宗事例,一件件喜讯,见证和促动着西双版纳对野生亚洲象的保护工作,西双版纳正成为亚洲象的家园和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的天堂。据了解年至今,西双版纳州境内共成功救助15头野生亚洲象。目前,中国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多头增加到头左右,是启动保护野生亚洲象工作之初的近两倍。
本台记者李树志和育盛报道
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