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生活环境 >> 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平安回家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华西都市报」
迂回行进多公里后
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平安回家
象群通过老国道元江桥(无人机照片,8月8日摄)。新华社发
“东京奥运会落幕,象群也要回到家了”“这一次徒步旅行真够远的!”8月8日晚,14头北移亚洲象的消息再次引发了网友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北移大象处置工作指导组了解到,8日20时许,云南北移亚洲象群14头大象已跨过元江,平安回归适宜栖息地。这标志着北移亚洲象群处置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据了解,8日20时许,14头北移亚洲象经人工引导,通过老国道元江桥(距元江县城7公里)跨越元江干流,抵达元江南岸,离“老家”普洱市墨江县仅剩26公里的距离。 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8日晚发布消息说,北移亚洲象经玉溪市元江县老国道元江桥安全跨越元江干流,从元江北岸返回南岸。后续,现场指挥部将继续科学引导,全力保障象群安全,帮助其尽快回归原栖息地。 近几个月来,一场罕见的野生亚洲象远距离迁移活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全民观象”盛况空前。自4月16日以来,该象群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之后一路向北迁移。各级部门不懈努力,通过适量投食引导、疏堵结合的方法开展助迁工作,北移象群逐渐南返。根据专家研判,由于雨季河流涨水,象群无法自行跨越元江天险,因此采取人工引导帮助其跨越元江。
北迁之路迂回行进多公里沿途人与象均平安
年8月9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4月16日以来,北移亚洲象群迁移多天,迂回行进多公里。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雄性亚成体独象,北移的15头亚洲象目前全部安全南返,象群总体情况平稳,沿途未造成人、象伤亡。这次亚洲象群迁移,成为了一次科学之旅、探索之旅、保护之旅,引起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广泛 会上通报,此次亚洲象群北移处置工作是云南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亚洲象保护任重道远。调查监测显示,近年来云南亚洲象种群呈现3个明显变化: 一是数量增长。通过多年的保护,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年的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多头。 二是种群扩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象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和南滚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到年底,亚洲象长期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云南省3个州市11个县(市、区)、55个乡镇,且大量活动于自然保护区外。种群扩散已成为当前亚洲象分布动态变化的总趋势。 三是习性改变。随着全面禁猎措施的实施,野象由原来的“怕人”,变成了现在的“伴人”活动,频繁进入田地和村寨取食,食性已发生改变,人象活动空间高度重叠。 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系云南生物和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管理的难点问题。目前,国家将以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上了日程,将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栖息地范围,建立统一的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水平。下一步,云南省将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着力加强亚洲象栖息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力以赴促进人象和谐。 据通报,截至8月8日,云南全省共出动警力和工作人员2.5万多人次,无人机架次,布控应急车辆1.5万多台次,疏散转移群众15万多人次,投放象食近吨。
专家解读北移象群为何加速返乡?未来是否会再度迁徙?
北迁象群回家的速度为何这么快?回家之后他们能否融入环境?还会不会再次“出走”?随着大象将要回家的好消息传来,不少网友也在网上提出了疑问。8月9日,记者联系到了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了解到了“北移象群”回家后可能面临的情况。 “我认为大象回家速度变快和人工积极的干预有很大关系。”孙全辉表示,从今年3月大象离开保护区后,它们先是向北移动,而后又掉头向南。在这4个月期间,当地政府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一直密切监测象群的活动,及时向沿线群众发布预警,同时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引导象群回归自然栖息地。 目前看来,这些处置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取得了预期效果,象群也得到了充分保护。 孙全辉认为,虽然象群目前还没有回到出发前的保护区,不过目前所处的位置更加接近其自然栖息地,这意味着它们面临的人为干扰和生存威胁更少。孙全辉介绍,象群离开前已在保护区生存多年,出走的时间相对较短,应该不会对象群融入原来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总体而言,大象离开保护区会面临更多来自人为活动和生存威胁的压力。谈起北移大象这次的“旅行”,孙全辉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与其说象群们经历了一次“旅行”,不如说是“冒险”或“探险”。 对于记者提出的亚洲象群是否还会再度北移等问题,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表示:关于象群是否会再度北移这个问题,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历史上,亚洲象曾经遍布黄河流域至云贵高原的大片区域,对它们而言,迁移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迁移有助于野象寻找新的栖息地和开展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此外,大象的智力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迁移的路线能够形成记忆地图。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桥梁或者利用人工设施的经验都可能得到累积和传承。随着云南野象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野象扩散与迁移十分常见。今后亚洲象还是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迁徙事件。
一个问题亚洲象群“安全南归”背后有哪些人工引导?
4月16日,北迁亚洲象群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之后一路向北迁移。天然屏障元江是北移象群北迁南返途经的一个重要节点。 “从我国亚洲象的分布来看,元江往北这些区域的植被、海拔、年均温等因子并不适合亚洲象长期生存。”长期研究亚洲象的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说。 几个月来,各方不懈努力,通过适量投食引导、疏堵结合的方法开展助迁工作,北移象群逐渐南返。专家认为,由于雨季河流涨水,象群无法自行跨越元江天险,因此采取人工引导帮助其跨越元江。随着雨季到来,进入7月后,元江进入丰水期,水流量的剧增,给象群“南回”造成了巨大障碍,成为阻碍象群回家的最大问题。为破解难题、科学帮助北移亚洲象群顺利渡过元江干流,当地精心谋划,精细部署,为象群顺利渡江日夜奋战。 据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指挥部在象群还没进入元江县境内时,便由指挥部人员、水利部门专家、公路部门、林草部门专家对象群过江点进行勘察调查。短短几天内,指挥部工作人员便步行走完元江县境内76公里的元江河道,并结合象群所在位置,深入进行分析研究,为避免象群从水域渡江可能造成的危险和伤亡,最终选择让象群从昆磨公路元江入口收费站附近老国道老桥桥面渡江。该桥桥梁长.62米,宽7米,高度14.6米。此外,通过科学规划助迁线路,为帮助引导象群移动至渡江点。元江县委、县政府共投入车辆辆次,投入人力人次,加强对线路的围堵封控和投食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象群无数次偏移既定线路,但经过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奋战13天12夜后,象群顺利到达渡江点,并顺利渡过元江。 综合新华社、央视、云南发布、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