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傣族民俗风情大赏傣族历史起源于何时其有哪

发布时间:2024/1/22 13:48:48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2152225524141&wfr=spider&for=pc
翻开中国编年史长卷不禁心潮澎湃,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古代文明体系中。不仅有华夏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韵味,同时也有色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如果将长达多年的中华历史比喻成一幅画卷,那么少数民族就是这幅画卷上的浓墨重彩。在我国云南边陲各地分布着一个,拥有多年历史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将孔雀、大象视为吉祥物;每年四月中旬都要举办民族盛会泼水节;整洁、干净、淳朴是世人对其族人的第一印象;它就是素有“水的民族”美称的傣族。傣族又称为泰族,唐宋时期将其称作“金齿”,或“黑齿”、“银齿”、“绣脚”等。据文献记载傣族先民曾与汉朝在同一时期并存,而在汉代史料中,也有对傣族先民的记载。如果按照这个历史时间去推算,傣族的人文历史至少有多年。相比较于我国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来说,傣族是一个在多个方面都比较全面的民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傣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可以促进民族发展,必须的傣语、傣文以及服饰、饮食习俗。同时,还孕育出了比较成熟的傣族民间文学。笔者认为,傣族文学应该在傣语、傣文出现之后,就已经在傣族文学家的笔下诞生了。古歌、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叙事长诗;神话、传说、歌谣、故事等应有尽有。完全可以称得上体裁与题材多样化,内容繁多、语言朴素、思想内涵也较为深刻。傣族人不仅在文化艺术方面有所建树,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较大进步。根据日月星辰运动规律发明了“傣历”;以“四塔”理论开拓了傣族医药;澜沧芒团村傣族女性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用“构皮”通过手工造纸。傣族先民在不断与大自然抗争与妥协过程中,发现了傣乡黑土可以制作“黑陶”的秘密。这种以黑土、沙、水为原料经过捶砸揉压制成的黑陶,不仅具有十分良好的透气性,而且在炎热的夏季用它装水不仅不会变质,而且还会有一种清凉甘甜之感。傣族民风民俗形成离不开悠久的历史沉淀,同时也与其世居云南息息相关。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的影响之下,傣族人历经多年演变,终于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傣族民俗风情渊源及历史沉淀一、众说纷纭的傣族起源历史目前,我国境内的傣族人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德宏、新平、元江,以及瑞丽、陇川、耿马、澜沧芒景、芒那等。每个地区的傣族又都有不同的称谓,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都是不同地区傣族人的自称。1.由北向南“迁徙说”如果深挖傣族形成与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早在西汉时期傣族先民,就已经出现在汉代史籍中了。但是关于傣族先民的发源地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现居住在云南地区的傣族人,原来聚居于川北陕南和阿尔泰山地区,但后来因为其他民族驱逐而不断南下。持这种观点的历史学家笃信傣族“迁徙说”,而支撑这种说法的主要证据就是一些史料。《本勐傣泐西双邦》、《西贺勐龙》、《巴沙坦》等书籍中,都曾记载过现代傣族人居住的地区,原来只有拉瓦人、克木人、孟人、孔人等族群。从这个角度来看傣族确实为后迁入民族,但另外一种说法却否定了“迁徙说”。有一大部分历史学者都认为,傣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此地,并且分布于红河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这种说法就是目前比较受认可的“土著说”。2.“土著说”“土著说”的佐证主要依赖于汉代史籍,因为在汉代文献中曾记载过,由傣族先民所建立的国家,“滇越”、“掸国”、“越裳”、“蓬国”等。而且这些史籍中所记载的国家,大致位置基本上都在现代傣族聚居地。但由于“迁徙说”、“土著说”都无法得到学术界认可,而且除了这种两傣族起源说之外,还有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两广云贵等说法。所以关于傣族起源还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傣族起源于古代中国境内。无论是由北方迁徙至南方,还是云南当地土著民,其实都不影响傣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民族特色。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傣族先民被记录于汉代史籍,再到现代社会长达多年的时间里,傣族在变化莫测的历史洪流中,不断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傣族别具一格的民族习俗文化每个民族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数以千年的历史洗礼。在历经历史风霜与世事磨难之后,才会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民族。生活在我国云南地区的傣族人,就是在这种历史变革中沉淀下来的少数民族。相信一谈起傣族的民风民俗,很多人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泼水节”、“竹筒饭”、孔雀、大象等,令世人耳熟能详的傣族印象。虽然中国境内的傣族人数要相对较少,但是由傣族先民创造出来的特色习俗,却依然在各个村寨之中经久不衰。虽然很多人对傣族的概况有一定能了解,但如果深挖傣族文化内涵与民风民俗,相信至少有80%以上的人都会一问三不知,傣族作为我国境内的原生民族,不仅拥有极具傣族风情的习俗文化,同时也在汉族文化的融合之下,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傣族习俗。一、崇拜孔雀与大象1.象征吉祥如意的孔雀在傣族人的生活中,孔雀与大象绝对是非常神奇的存在,这主要与傣族人向往和平与美好的生活息息相关。孔雀在傣族人的思想中象征吉祥如意,傣族人经常将年轻漂亮的姑娘比喻成孔雀公主。傣族人对孔雀的喜爱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能够善舞的傣族人创造出了“孔雀舞”。这种舞蹈以模仿孔雀动作为要领,舞姿优美、活灵活现、仙气十足。事实上在傣族人的世界中孔雀元素可谓随处可见,图腾、服饰、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关于傣族孔雀崇拜其实还有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在傣族聚居区有一个孔雀王国,这个国家中有七位美丽的孔雀公主。她们每天都在金湖里游泳嬉戏,但有一天最小的孔雀公主羽衣不见了,原来是被勐板加王子召树屯偷走的。这位王子被孔雀公主的美貌所吸引,所以才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但是孔雀公主却深深的爱上了王子,于是就流传出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这个传说在傣族聚居区非常流行,而且直到现在社会依然被傣族人口口相传。2.象征五谷丰收的大象傣族人对大象的感情绝不亚于孔雀,而且大象与傣族人的生活也十分密切。在傣族社会中大象象征五谷丰收,据史料记载傣族先民自古就有饲养大象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在元、明时代傣族人还曾将象牙当做贡品。相传在古代社会傣族部落,酋长的座驾就是大象,而且傣族人在外出游玩时也要乘坐大象。在傣族社会中大象不仅是交通工具,而且也有类似于牛马一样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傣族人驮东西。二、泼水节泼水节在傣语中被称为“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大意就是六月里的新年。作为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都会在农历四月中旬左右举行。而此时也正是傣历六月下旬或七月初,在傣族人的心目中泼水节被誉为“最美好的日子”。正常情况下,泼水节的时间大约为三天左右,在节日当天的清晨,傣族人都会先沐浴并做礼拜。然后就是大家比较期待的泼水活动,在泼水节当天不分老幼尊卑,人们都会相互往对方身上泼水以示祝福。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哪怕是路人都会被泼水,因为在傣族人的思想中被泼水,最多的人才会获得更多祝福。在这一天人们会拿着水盆成群结队四处泼水,即使是见到了自己的亲属也要蜂拥而至,往他们的身上泼水进而表达最衷心的祝福。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在泼水节到来之后,不仅要举行尽人皆知的泼水活动,而且还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同时,在比赛结束之后还要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保管。等到第二年泼水节的时候再重新组装进行比赛。三、花街节花街节是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一般都会在傣历正月十三举行。在节日当天各个村寨中的年轻男女,都会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到“花街”。他们会自主排成一个团队款款走过花街,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比美”。而参加花街节的小伙子们则是为了寻找意中人,如果在求爱的时候得到姑娘青睐。两个人就会来到凤尾竹下的荔枝丛中,这个时候傣族姑娘就会拿出“秧篾饭”,两个人一边吃一边谈情说爱,基本上在这顿饭吃完之后也就好事将近了。所谓“秧篾饭”其实是傣族的一种风味美食,简单说就是用芭蕉叶包裹着糯米饭,以及猪脊肉、油炸黄鳝、腌鸭蛋等。直到现在这种美食依然在傣族地区十分流行,很多去云南地区旅游的游客也对这种食物津津乐道。四、傣族竹楼笔者认为相比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傣族的民风民俗都透着一种无以言表的美感。实际上在唐代时人们就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由傣族习俗给世人带来的精神享受。尤其是当春风吹过一排排傣族竹楼时,那种令人陶醉的民族文化一览无遗。唐代大诗人们都不惜笔墨,去描绘傣族竹楼的独特文化积淀。刘禹锡在《相和歌辞·采菱行》一诗中,写道“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罗隐则用“闲梦正悠悠,凉风生竹楼”,来表达清风掠过竹楼使人神清气爽的感觉。但是笔者认为,最能代表傣族风土人情的文字,其实是《七律.暑假游版纳傣族风情园(新韵)》。“澜沧江畔傣家园,椰映竹楼米酒甜。千客竞泼甘露水,万人对唱爱情缘。花香四季蓬莱境,景秀经年热带天。劲舞欢歌心畅醉,徜徉碧翠赛神仙”。这首诗不仅全方位的写出了傣族的民风民俗,以及独具特色的傣族生活和情趣。从第一句开始就在不断描述,傣族人的生活环境与文化习俗。“澜沧江畔傣家园,椰映竹楼米酒甜”,这是何等的惬意与美哉啊!结语傣族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虽然人口比较少,但是却创造出了氤氲了多年的,独特的民族历史与经久不息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笔者认为如果将壮族比喻成一个壮小伙,那么傣族就是一个令世人为之陶醉的孔雀公主。傣族的历史渊源与风土人情不仅别具一格,而且还充满了一种灵动的自然之感。在热带雨林地区孔雀开屏、大象鸣叫,一身傣族传统服饰的傣族姑娘,正在落落大方的向世人款款走来,单是这种感觉就足以令人为之沉醉。《腾冲傣族生活习俗探析》《云南德宏傣族婚姻习俗的变迁》《德宏傣族婚姻习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浅谈傣族风俗习惯中的文化特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1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