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北上的云南大象回家了,背后这件事还需要中

发布时间:2022/10/24 15:07:39   

“对于亚洲象的出走,如果是一片欢迎大象北上的声音,这是很大的误区。”

作为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者,铁木正在云南为今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多样的生命,多彩的世界”公益活动做前期准备。他告诉第一财经,大象作为陆地上的“巨无霸”,跑出栖息地一路北上,背后也凸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需要中国方案。

庆幸的是,8日20时许,一度北移近公里的亚洲象群14只大象已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这一被视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新案例,受到了全球的瞩目。与各方分享中国经验,也将成为今年首次在中国举办的COP15的重点。

大象出走背后

铁木提供的数据显示,年~年,亚洲象造成41人死亡、32人受伤,每年伤亡超过10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约2.1亿元,每年超过万元。与此同时,年至今已有40余头亚洲象因触电、掉入农业蓄水池等情况死亡。

大象北移背后的生态原因并不简单。和“大象迷路说”以及“正常迁徙说”相比,铁木更支持“栖息地破坏说”。除了一些基础设施工程确实割裂了原有连片的栖息地,让栖息地变得破碎化,这种“破坏”还归因于近年来我国森林保护得“太好了”。

研究数据显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近年来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年,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达到81.34%,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面积则由年的万亩增长到了如今的万亩。

“森林保护得越好,反而越不利于大象找到吃的,所以森林保护是需要实现一种平衡的。”铁木表示,亚洲象爱吃的一些林下植物,需要生长在相对开阔的环境中。而森林覆盖率提高后,森林郁闭度增加,林间可能因为缺少光照而让大象可采食的草本或藤本植物减少。

另一个较少被提及的因素,还与我国林业管理制度的变革有关。“比如原来的森林公安承担了一部分大象的管理救助工作,他们知道如何与大象打交道。每年都会有大象跑出栖息地的现象,但他们凭经验有办法把大象赶回去。”铁木认为,一些制度改革后,原来与大象打交道的一线人员被分流,新的一线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大象跑出栖息地的事。

与此同时,大家对于大象保护的思路也在发生变化。“以往如果大象来到了人们生活生产的范围,人们通常会把它们赶出去,这叫‘象退人进’,现在思路变成了‘象进人退’,大象来了人躲开,不要伤害大象,基本上很少有正面冲突。”铁木说,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大象的习性也在改变,人与象的活动空间出现了更高的重叠。

在此次大象大范围迁徙后,原本从年就开始规划建立的亚洲象国家公园开始提速。

8月9日,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新闻发布会提出,目前,国家将以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上日程,将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栖息地范围,建立统一的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水平。下一步,云南将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着力加强亚洲象栖息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力以赴促进人象和谐。

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护

在这场亚洲象的迁徙之旅中,一方面,“象进人退”所展现出的谐共生图景以及象群数量的增加,成为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缩影;另一方面,大范围迁徙背后所凸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仍然面临挑战。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过去四十年,地球物种平均种群丰富度下降了68%。目前全球陆地生物多样性已经岌岌可危,全球平均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指数只有79%,远低于安全下限值90%,并且仍在不断下滑。在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等影响下,生物多样性挑战进一步加大。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年初发布的数据,“十三五”我国珍惜濒危物种实现恢复性增长。五年来,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群落,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但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组织实施、扎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在铁木看来,目前政府和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即使生物安全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都已立法,但相关的普法仍存较多空白。

本次COP15大会的主题是“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铁木和他的同事们在全国多地针对青少年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普及教育,希望通过青少年带动整个家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1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