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曾经有多少种古象生活在云南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7/9 13:56:41   

向北迁移多天的14头亚洲象,于8月8日晚走过大桥回到元江南岸。再次成为公众明星的北移象群引发人们的思考:为什么在中国只有云南有亚洲象?曾经有多少种古象生活在云南?

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云南是欧亚大陆古象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远古时期的云南大约生活着25种以上的古象。

吉学平认为,前人的多项研究成果显示:云南是众多脊椎动物新属、新种的起源地,也是包括亚洲象在内的很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有很多古象生活在云南。因为数百万年来云南一直有热带森林环境,适宜大量古象生存。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曾经是大约25种以上的古象生活目的地,不少古象以云南发现地首次命名。距今万年前,云南开远小龙潭生活着宽齿脊棱齿象、小龙潭嵌齿象等;距今-万年前,在元谋生活着竹棚轭齿象、中华乳齿象等;距今-万年前,云南禄丰地区生活着禄丰轭齿象、嵌齿象等;距今-万年前,在昭通发现昭通剑齿象、先中间中华乳齿象等;距今万年前,在保山生活着保山剑齿象、中华乳齿象等;昆明盆地生活着昭通剑齿象和师氏剑齿象,玉溪生活着玉溪剑齿象。

由于化石发现的碎片化和分类命名的复杂性,是否存在这么多的古象,学术界还有争议。上述古象通常与古猿共生。

距今万年至万年间,由于全球气候变干变冷,动物群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古象象化石在云南记录相对发现的少,仅在元谋盆地发现原始的剑齿象化石。距今万年左右,在元谋生活着元谋剑齿象、类象剑齿象等,在永仁生活着先东方剑齿象、永仁嵌齿象。

万年(第四纪冰期)开始以来,象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仅剩先东方剑齿象和东方剑齿象长期与古人类和大熊猫共存,在东亚南部延续至距今2-3万年左右,但南迁到东南亚后,岛屿的地理隔离,使这两种剑齿象身体侏儒化,身高减少至约1.5米,最终走向绝灭。

亚洲象是古象的一种,曾经广泛发现于华南地区中晚更新世(距今78万年以来)地层中,黄河流域南部也有分布,与东方剑齿象长期并存。最新食性研究表明:亚洲象更适应多种植物性食物资源和多样化的栖息环境,而剑齿象主要食叶片,最终剑齿象走向灭绝。云南仅在昭通和富民有古亚洲象和亚洲象的化石记录。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原因,亚洲象逐渐向南退缩,至今仅生存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海拔米以下热带、亚热带森林中。

吉学平表示,亚洲象曾经适应广泛的栖息环境和多样性的食物,此次亚洲象北迁可能是重返祖先曾经的栖息地,是气候变化、种群增多还是人为干扰因素?具体原因尚需详细研究。若没有人类干预,亚洲象有可能适应新的栖息地,扩大生境范围。回迁的亚洲象群也有可能再次北迁。保护、研究和管理机构应联合研究制定预案,使之成为珍贵的人为干预成功保护的案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勇)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3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