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天敌 >> 绿色和平为修复人象关系,先承包110
01遭遇亚洲象有多危险?
“在野外遭遇亚洲象该怎么办”,这是十几年前我初到西双版纳开始亚洲象野外研究工作时,面临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大象是温顺而缓慢的动物,甚至行动起来有点笨拙。实际上,这些大家伙行动迅速敏捷,具备高度发达的智慧、很强的学习能力、以及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家族意识,这些特点都使得在野外遭遇亚洲象成为一件危险的事:一旦发现有人忽然出现在它们的警戒范围内,亚洲象会迅速进入自卫状态:象群收缩成圈把小象保护在中间,年轻力壮的“警卫象”以威胁姿态恐吓、驱赶继而攻击“入侵者”。如果遇到脾气暴躁的独行侠公象,它很可能会直接进入攻击状态。被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二十多公里的几吨重的大家伙攻击,绝对不是闹着玩儿的事情。感受到危险的母象紧贴小象,耳朵向两侧展开,摆出警戒姿态。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于是,“在林子里要保持安静,注意大象采食或者踩断树枝的声音”、“不要试图爬树逃生”——大象把树撞断或者拔起来可能跟你玩筷子差不多、“被大象追的时候不要跑直线,要拐几个弯变向跑”……这些来自一线的“经验之谈”成了亚洲象野外科研与监测工作的“保命原则”。但是,如果说遭遇亚洲象的危险来自于大象作为野生动物的行为特点,那么人象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不断缩减甚至消失,则毫无疑问大大增加了危险发生的频率。02缩减的安全空间,增多的人象冲突
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地,几乎在每年的都一定会发生亚洲象踩踏农田、或破坏房屋、或者导致村民受伤甚至死亡等各类事件,也即“人象冲突”事件。因此,前面提到的那些防范技巧,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云南当地老乡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保命原则”。[1][2][3]造成人象冲突越来越频繁和激烈的原因在于,过去几十年间,随着森林的逐渐减少和破碎化,人和象的活动区域有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在田间地头、村里、院里甚至城镇街道上,当地人与野象“狭路相逢”的机率越来越高。在亚洲象的森林栖息地被橡胶林、茶田、农田、村镇、各种大型基础设施日益分割或包围的情况下,相比于十几年前,大象的分布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寻找食物和水资源更丰富的栖息地,它们不断在以前未曾涉足的区域开疆拓土,一些以前从未有过大象出没的区域开始有大象频繁出现或定居。,,,年亚洲象分布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红线包围区域为亚洲象分布区)[4]亚洲象对人类空间的“侵扰”,本质上是为了生存:进入农田采食农作物、闯入民居寻找食盐、日常活动中踩踏橡胶苗、茶地甚至闯入村镇,对大象来说,其实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觅食、寻找水源和盐分,以及日常活动的空间和路径。只是,因为失去了大片完整且生机勃勃的丛林,又增添了各种人为阻碍的增加,它们迫不得已走出森林满足这些需求。而且,玉米、水稻、甘蔗等好吃且容易获得的食物资源,也会自然而然对大象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走出森林觅食虽然可以带来新的食物,但也伴随着各种危险,比如亚洲象在经过村寨、公路、工厂、橡胶林、茶园等人工设施的时候,触电、废水池、高速公路、农药等都是它们在森林中不会遇到的威胁。这种来自“人类丛林”中的危险,每年都会造成亚洲象的意外丧生,但这些大家伙们仍旧狼狈地努力生存着。在破碎的森林与生存需求面前,它们不得不去面对与人类更多的“遭遇战”。03人与象的“爱恨情仇”
虽然这几年人象冲突频发,但在更漫长的历史时间轴上,在西双版纳和普洱,大象与当地傣族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关:流经当地的澜沧江,在傣语中的含义是“百万大象之河”;在历史传说和佛教故事中,大象是傣家人的守护神,是象征五谷丰登的神兽;它们还出现在傣族的建筑上、织布上、乐器上、舞蹈中、武术中……千百年来,大象得到人们深深的尊敬和崇拜。[5][6]在临沧,当地佤族自古就有敬象的习俗,他们认为“大地是大象的心脏,河流是大象的血液”,还有着名为“贡象节”的独特传统节日。[7]但是,时光流转到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近几十年,当地人对大象的感情日趋复杂。当因为象遭受人身威胁和财产损失时,老乡们难免要对于“闯祸”的大象发出既愤怒又无奈的抱怨;但当大象因受伤或被遗弃而需要救助的时候,源自内心的善良和文化印记中对象的崇敬,老乡们仍然会义无反顾地提供救助和照顾,帮助亚洲象脱离险境,甚至延续生命。年,普洱,一头被遗弃的生病的幼象被村民发现。老乡们从家里拿来干净的被褥为它保暖。小象最终得到救助活了下来。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04修复森林,为人象关系“脱困”
这次,我们为亚洲象拍摄的系列短片取名为《何以为家》,但我们心中其实一直都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修复森林,才能让大象回家。如果说当年的玉米地是第一代“大象食堂”,那么目前的“亚洲象栖息地修复与科学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历经十余年的尝试和纠错形成的升级版的“大象食堂”,也是更能从根本上解决亚洲象栖息地减少和破碎问题的解决方案。升级版的“大象食堂”,主要通过清理外来入侵物种、恢复原生植被,选择亚洲象在其自然生境中喜食的本土野生物种,对退化的土地进行植被再造,并结合其他森林管理的方式来逐步修复森林。绿色和平从年开始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合作,支持和参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位于勐养片区亩项目地的修复工作。这项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资金、知识和管理的多方面支持,从亩开始,我们希望在未来,破碎的亚洲象栖息地能重新连接起来,人类和大象也能再次和谐共处、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此项目已在云南取得临时活动备案)参考资料:[1]西双版纳8天内连发4起野象伤人事件已致3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