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15头大象步伐放缓,云南到底发生了什么北

发布时间:2022/11/20 8:13:46   

1.15头野象北上步伐放缓

15头云南野象北上的步伐开始放缓,偶尔有掉头南下的动作。问题是象群南下回到栖息地后,还能安静地生活下去吗?这是摆在面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云缅附近的亚洲象生存状态并不理想,甚至是一个不断恶化的过程。起初整个亚洲象不足头,处于灭绝的边缘。年西双版纳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偷猎亚洲象事件,20头成年野象惨遭猎杀,只为得到被黑市炒到天价的象牙,5名主犯抓捕归案后次年即判处了死刑。要知道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对偷猎者处以极刑,也正是在我国重拳打击下,加之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亚洲象数量开始逐步增加,如今达到了余头。

2、内部竞争加剧、栖息环境弱化导致亚洲象处境堪忧

随着亚洲象数量增加,内部竞争也在加剧。成年亚洲象体长5-6米、高2-3.5米、体重3-5吨,一天要吃掉-公斤的食物,而只有40%左右会被消化吸收,60%左右被排泄出去。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野生亚洲象为了填饱肚子,除了极少时间休息外,要么正在吃,要么正在觅食的路上。

但随着亚洲象数量增多,每只象分得的食物减少,部分象群则把矛头对准了山下的农作物、农家庭院里的粮食。资料显示,年至年短短7年时间,人象冲突总计造成73人伤亡,直接损失超过2亿元,而年几乎每月亚洲象都会闯进农田觅食。

经济林地大面积扩张挤压了亚洲象的栖息地。保护区内大量林地被开垦改种了茶叶、橡胶等经济作物。数据显示年亚洲象分布区域内的天然林地面积占比为70%上下,年则降至了57%,农田面积由21%减少到了6%;与此同时,橡胶林面积由年的0.52%扩张到了年的12.7%,增加了23倍。另一个经济作为茶叶,种植面积也增加了2倍。最终的结果是,灌木、竹阔混交林覆盖的山谷、山脚等亚洲象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不足年的1/3。

另外一点,外来入侵植物也导致了亚洲象可摄食的植物大幅锐减,这点不容小觑。云南作为我国生物种类、数量的集大成者,也是最容易遭到外来物种侵害的地方。比如飞机草、紫茎泽兰、肿柄菊、薇甘菊这些作为典型的入侵物种不断挤压本土绿植的生存空间。

以紫茎泽兰为例,是入侵云南最严重的植物,该植物根茎吸收水分、养料能力强悍,而且茎、叶还释放一种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只需3年的时间便能将区域内的其他小型植草逼到绝境。目前紫茎泽兰已经覆盖了云南80%的区域,严重性不言而喻。

再者由于对亚洲象生存状况了解不深入,在其活动范围内相继建成了昆明—曼谷大通道、澜沧江景洪水电站,以及大量的县乡村级公路、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人为把亚洲象栖息地硬生生撕裂开来,这也是导致它们频繁穿梭各片区、人象活动区重叠的根本原因。各象群之间沟通不畅,意味着和其他象群交配难度增大,遗传基因多样性减少,患病几率增大。

除了以上因素外,云南气候、降雨也是影响亚洲象能否栖息的关键,自年来持续升高的温度和减少的降雨量显然不够给力。一般而言,亚洲象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其中在30℃时最活跃,实际情况是单单是4、5月份云南就发布了多个高温黄色预警,比如景洪达到了37℃,个别区域最高气温直接飙升到了41℃。

同时,降雨量连续5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部分地区喂养的牲畜不得已还要另设法供水,而对于包括亚洲象在内的数以亿计的野生动物而言,无疑是“火上浇油”。

自从15头亚洲象北迁以来,专家给了“迷路说”“地磁暴说”“本能迁徙说”等等解释。只是似乎忽略了一点,整体而言云南保护区依然是较为理想的栖息地,问题是随着内部竞争加剧,亚洲象远迁的冲动将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频繁!

原创:老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4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