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种类 >> 南非学者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就显著
3月23日,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谭哲理在南主流媒体《比陀新闻报》《水星报》《开普时报》及独立传媒网站发表评论文章,积极评价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实践,认为南非应借鉴中国成功经验,努力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全文摘译如下:
中国通过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与环境污染不懈斗争,已成功为其公民建设了一个绿色和谐的家园。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掷地有声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为何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主席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其原因何在?中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经验对南非有何启示?
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双重冲击突出了促进双赢的重要性,一方面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复苏。面对人类过度工业化造成的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森林砍伐、沙漠化、物种灭绝和病毒传播等,中国已采取紧急和切实措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山水林田湖泊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产生了积极成效。中国确保了1.2亿公顷耕地,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达11,个,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中国政府在长江实施了为期10年的禁渔令,展现出果断领导力。11.1万艘船上的约23.1万名渔民深深懂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自觉配合政府遵守规定。在中国各地推行的一系列旨在恢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措施已使包括江豚、亚洲象、朱鹮、东北虎、麋鹿和布氏鲸等在内的水生动物和野生动物回归。在城市地区,中国积极治理雾霾,蓝天保卫战不断取得进展。年,中国个城市空气质量全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升至87%,比年提高了5%。
习近平主席还宣布出资15亿元人民币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在年9月的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他宣布中国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除此之外,他在年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鉴于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是可以实现的。
中国出台以上措施是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所说:“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习近平主席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他呼吁世界各国一道,“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当前,南非的国家政策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南非学习:
首先,要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将产生负面影响,正如我们看到的过度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高污染。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是这一代人为后代人所做的必要投资。
第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追求。如果普通民众看到领导人和政党以身作则,他们也会愿意做出牺牲。
第三,要做出果断的政策选择。目前,南非执政党及其领导人还在纠结是否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以实现碳中和;而在中国,一旦决定推行绿色工业化,关闭高污染工厂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举措。新华社年3月7日的一篇题为“十年奇迹”的文章称,“从年到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强度下降了28.7%。在-年期间,煤炭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从69.2%降至56.8%”。这是国家领导层果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取得伟大成就的极佳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