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种类 >> 几百发子弹都杀不了一头大象,如此勇猛的战
贴木尔的子孙还是将南亚次大陆给统治了。在年蒙古帝国中,军队装备的用于战斗的大象就有两千多头。此时印度的战象却有了新的改革,原来放在大象背上那个小小的象兵塔不见了,随之取代的便是火枪甚至是火炮。
这样的话,那些炮手可以在大象的背上发射火炮对敌方造成更大规模杀伤,这头大象也就成了一个移动的炮台。可是大象用于战争终究还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在火器时代,大象在战场上已经完全没有了自己的优势,当时的欧洲侵略者们来到南亚次大陆的时候,发现这些战象确实是皮糙肉厚,用几百颗子弹都打不死,如果不是打中心脏等要害很难让其失去战斗能力。
但是其缺点便是移动缓慢目标很大,正是火炮的绝佳目标。一门大炮轰一条大象简直就像过家家这般简单,威力巨大又能精准打到目标。所以18世纪左右战象兵制就彻底在南亚不再使用了。
可是在印度东面的一些地方站相还是有所保留,其中就包括缅,泰,柬这些国家仍然有象兵服役。在他们的文化中,象是一种很高贵的动物,象征着权力。泰缅两国的国王都说自己是白象之王,而且对白色的大象充满敬畏与崇拜。当时的这些国家,骑兵的战斗力一点都不强悍,而普遍都采用更加有力的战象骑兵来进行作战。
在公元13世纪前后,两国的国内就曾经把兵种中的象兵列为最高贵和精锐的兵种,远远的凌驾于步,骑以及水兵之上。还规定步兵打过十次仗才能晋升骑兵,而骑兵打过十次战役才可以晋升为象兵,可见象兵在当时的受重视程度。象兵的骑手们每月的工资也是他们的几倍以上,大约是白米两千斤左右!要是按照现在的米价来算的话,大约就是六七千快吧!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极低的时候,这个月薪恐怕国内也没有几个吧?
与印度不同的是,这些国家的士兵并不会给大象披上战甲,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条件实在不允许给大象披上这么厚的甲胄,炎热的地理条件是不容许的。如果给大象披上战甲的话,大象可能会因为闷热而中暑,导致战斗力极度衰弱。可是大象不披甲,那么就代表着大象的防御能力会降低但是相应地会给大象的灵活性增加很多。而至于给不给大象披甲,那就要看该国的军队长官怎么选择了?
如果要是防御战的话,这些长官肯定会给大象披上铁甲。但如果是追击战的时候。大象的负重越轻越好,所以尽可能的就卸掉一些不必要披挂。
而在象战之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把相机上分为一个战士和一个骑兵。骑兵也就是驾驭师,他坐在大象的背部负责控制大象的动作,而武士则是骑在大象的脖子上负责与敌人的武士拼杀与格斗。
而在双方近战之时,驾驭师会指挥两头大象互相攻击,然后各种操控自己的大象用象牙去攻击对方战象的脖子与下颚等柔软部位,这样在脖子上的武士就会由于大象的仰头而倾斜导致其平衡失控,然而这一刻可能就是敌人出刀最好的时机了!
本文由金刚侃史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