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习性 >> 云发布临沧建成5个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
云南网讯(记者徐颜蓉蓉)9月28日,“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临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牟洪操在发布会上介绍,临沧是滇西南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和生物资源。临沧市森林面积.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0.2%,森林蓄积量1.17亿立方米;林地面积.7万亩,是全省2个森林面积超过林地面积的州市之一。
一直以来,临沧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临沧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年)》和《临沧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年)三年工作方案》。成立临沧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和出台生态公益林保护、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林地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发展与管理等多种政策和规划,有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通过“4·22地球日”“6·5环境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发放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宣传资料,在公众平台刊发《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集中开展讲座、知识竞赛。
——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县级1个;建成自然保护小区1个,有效保护了全市特有的原始生态系统和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建成各级森林公园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建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开展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绿孔雀及栖息地调查、野猪资源、兰科植物、古茶树资源等专项调查,编制完成《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成果报告》《绿孔雀及栖息地分布情况调查报告》。组织开展以亚洲象、绿孔雀、巨蜥、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等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加强极小种群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以亚洲象、绿孔雀、巨蜥、黑冠长臂猿等稀有动物和四须鲃、巨魾、云纹鳗丽、南汀爬鳅等特有鱼类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完成自然保护地巡护检查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实施亚洲象拯救保护行动,清理完成亚洲象食物源试验基地亩,实施了防护栏和“避象亭”等建设工程,编制了亚洲象保护行动计划。
——严控外来物种入侵和野生生物疫情。建成临沧市、云南南滚河、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和镇康南捧河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制定印发《临沧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方案》,有效开展野生动物养殖场所检查排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工作。与缅甸签订双边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制定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机制以及火灾防范和扑救措施。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制定实施《临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划定临沧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6%。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市共划分各类环境管控单元70个,根据不同管控单元,提出了相应管控要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据悉,下步工作中,临沧将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为建设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临沧努力和临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