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摄影:张斯捷
今年4月以来,一群野生亚洲象突然向北迁徙,经数月长途跋涉,最终在人们沿途“护送”下成功迁回原来的栖息地。这一事件吸引了全民的眼球,也给我们开辟了一个观察中国自然保护工作的窗口,让亚洲象这个物种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最好展示。(目前中国亚洲象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头增长至头,数量上有了大幅提升)
撰文、摄影:兰庆伦
“老象出来了!走,去漫滩看老象!”一辆面包车被一家人挤得严严实实,老老小小穿戴整齐出发去看野象。车费40块钱一个人,块可以包车。
这是发生在6年前的一个场景。年玉米成熟时节,普洱到江城沿途公路边不远的江滩上,每到下午5点,都会有十多头不怕人、不避车、浑圆巨大的野象准时出现。
本图刊登于年8月刊
与之一河之隔的另一条路上,此时必然是挤满围观野象的人,这种景观会持续大概一周。当时人们并未想到,后来“象出没”成了常态。
本图刊登于年8月刊,亚洲象记忆力好,智商也较高,它们碰见玉米会剥皮食用美味有营养的部分。
本图刊登于年8月刊,人们请来职业驱象人用烟花炮仗驱赶践踏庄稼的野象
本图刊登于年8月刊,炮仗燃爆后,象群在母象带领下井然撤离
在菩萨的座下,大象是吉祥平安的象征。但真实的野生亚洲象呢?过去可能因为多年的猎捕,导致它们数量稀少,并且不得不隐蔽于丛林;如今得益于多年全力有效的保护,它们重返旧有栖息地,再次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刊登于年10月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在田地中觅食
在普洱一带,本地人习惯把野生亚洲象称为“老象”,大的叫“大老象”,小的叫“小老象”。一开始我听着有些不习惯,好端端的大象都被叫老了,但看着再小的野象也是一脸皱纹,再加上稀疏的体毛,似乎也无法反驳。
野生亚洲象对生活环境要求很高,首先要具备亚热带、热带气候条件;有山有水、宽阔富饶的河谷地带是它们的理想之地。
亚洲象的长鼻子实际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由4万多块肌肉组成,有丰富的神经;它们会用鼻子和前肢配合,将沙土甩在身上,除了防暑降温,还能稳定情绪。
由于生活地区炎热,亚洲象经常泡在水里
在云南,野生亚洲象受到了最好的保护。当地人的保护意识都很强,国家林草局的护林员村村寨寨都有,野象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通报,村民发现野象也会马上报告,转圈式地让着野象。每天先看天气、节气和野象信息,再安排是否出门劳作,构成了新的乡村生活秩序。
本图摄影:夏德锐
曾有一些地方的居民因不堪大象频繁取食,将原本的甘蔗地改种茶叶、辣椒等亚洲象不会取食的作物。
本图摄影:夏德锐
野生亚洲象是以母象为统领的家族式群居动物。一般8至18头为一族,多的族群能达到20多头,家族成员相对固定。象群族长通常是壮年雌象,大概25到40岁,身材高大、沉稳聪慧、富有经验。它是象群最高管理者,决定象群去向,在哪里吃,在哪里休息,肩负象群的安危和生存重任。
几头亚洲象在云南曼老江边短暂修整。尽管亚洲象已学会使用人工铺设的道路和桥梁,但大型工程都不可避免对当地野生动植物产生消极影响。保护亚洲象的关键之一,在于为它们提供足够大、完整、人为干扰少的栖息地。
去往莲花塘途中,一片繁盛的植被。莲花塘在上世纪90年代整体搬迁后,逐渐变为“撂荒地”;如今,当地保护区管理局组织人工清除杂草,种植大象喜爱采食的野生植物,希望这里成为大象新的“活动基地”。
本图摄影:李玮
老年雌象(祖母象)在象群中地位仅次于族长;是年龄18到30岁、生育过1至2头小象的年轻雌象,是象群的“分舵主”,在象群里带领着自己的家庭单元,佼佼者还能成为未来的族长;小象是整个族群呵护的对象,每天的任务除了吃饱喝足就是玩耍。小象会在15岁左右达到性成熟,雌象继续留在族群中,小公象则会被逐出象群去开辟自己的新生活。
出生一个月的小象,刚出生时小象无法获取食物,只能吃母亲的奶水
本土摄影:夏德锐
象群中的雄象“种公”,往往只有一头,与象群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守着象群保持交配权,并在关键时刻出现护卫象群;成年雄象大多时间会选择独居生活,在人类面前也会更多表现出淡定和自信,但大部分情况下,不会主动惹事。
两只玩耍嬉闹的雄性亚洲象,它们的门齿(象牙)终生不断生长,且永不脱换;雌性亚洲象的象牙则不常突出口外。
每次观察野生亚洲象,我都很难用看动物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它们有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智慧,有时甚至称得上狡猾;外表巨大、粗老,内在却敏感、细腻,甚至还有些小气;它们是野象,但它们一直有家,对每个家庭成员都不离不弃;它们看起来很萌,眼神里透着温柔,却是真正的猛兽。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减少人类与象的接触,附近村庄建立包围式防象栏。
本图摄影:夏德锐
由于象群食量巨大,很难有一个固定的区域可以持续养活它们。为了更好地生存,象群必须经常“搬家”。我不止一次全程观察它们为到达一个新的区域而穿越人类的活动区,在我看来,它们的行动甚至可以说是充满“谋略”。象群选择通过的时间,一般是晚饭时天黑前后,地里劳作的大部分村民都已返回村寨家中准备晚饭,路上只有零星的车辆。
夜色中聚集的大象若隐若现
亚洲象对水有着特殊的依赖,象群把集体泡澡当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享受。面对流淌的河水,小象会首先经不起诱惑,迫不及待冲进去,一泡就是半天。东南亚驯象人就有这样的传统,把给象洗澡当作是大象辛苦劳作后的犒劳和奖励,和食物同样重要。
为了让象群安全地在河里泡澡,族长和雌象并不轻松,它们会轮流站岗,保护象群的安全。由于野象频繁泡澡,河里的水族也能躲过人类的过度捕捞,得以休养生息。作为旗舰物种,保护亚洲象就是保护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这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所在。
与亚洲象共享一片生境的兰花螳螂
摄影:严荼
坡普竹叶青。亚洲象被称为“雨林工程师”,它们在林中穿行开辟出“象道”,为雨林的健康、新陈代谢和林下植物更新迭代,以及林中小型动物的活动创造条件。
摄影:严荼
野象也是以食为天,大多数行动就是为了更好地吃喝。这对象群族长来说是个巨大考验,它必须合理规划安排,把象群带到可以足量采食的区域。一个十多头的象群需要数吨重的食物。
象群游荡过的玉米地
本图摄影:夏德锐
象群游荡过的百香果田。大象对农作物的取食和破坏给当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地方政府也在持续寻找对策,希望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措施减少类似情况发生。
本图摄影:夏德锐
由于大多数农作物的时令相同,面对青黄不接的时节,象群族长对采食的安排就更加重要。在冬春季节,大部分象群会选择进山,亚热带的森林有很多常绿植物。有时它们也会选择进村,因为人类的家里有粮食。遇上野象进村,护林员实在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在缓冲地带投喂,避免野象进家。夏秋时节,食物丰富,象群一般会先吃水稻的嫩杆,待玉米成熟,再吃鲜嫩饱满的玉米。
野象还对食物有着探究的精神,会不断“尝新”。云南新引种的牛草已经成功进入它们的食谱;鸡饲料、猪饲料它们也愿意尝试,有时吃了带饲料的酒糟醉倒在田边;还有野象进家顺便品尝了一包洗衣粉,然后吐了一地的泡沫......活脱脱演绎了鼻尖上的美食。
年7月,云南省玉溪市大石板村一农户菜地中,离家出走的大象玩泥巴玩累了,索性躺下睡觉。
本图摄影:张斯捷
野象一直在观察、了解人类,并且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了人类的各种基础设施。例如灌溉用的水井、田间的机耕路,它们还非常喜欢编织袋,因为它们知道,这是用来装粮食的。
我始终无法忘记与野象近距离邂逅的那个夜晚。雄象从容不迫地从我们身旁走过。如同一幕舞台剧,雄象从遥远蛮荒远古走来,在现实的路灯下片刻停留后,消失在村口那个未知的未来。
在我看来,野象群是亚洲象最本真自然的状态,野生亚洲象种群的存在,对于我们了解这种巨兽弥足珍贵。观察野生亚洲象群,是了解和研究野生亚洲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亚洲象保护的基础。我通过与这些智慧巨兽多年接触,越发感受到自然生命的神奇。每一个生物都是一本百科全书,为我们在地球生存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