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人与象,距离产生和谐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2022/12/20 2:28:22   

“这辈子第一次见野生大象,又爱又怕。”云南省易门县十街乡南山村的老汉陆学生做梦也没想到,一群野生亚洲象会出现在自家门口。它们来自西双版纳,向北迁移数百公里抵达南山村,一待就是一星期。象群白天在山林中休息,傍晚下山到农田里觅食直到次日凌晨。玉米地、稻田里,饭盆大的大象足迹随处可见,过膝的秧苗有的被连根拔起,有的被踩得东倒西歪……毁了庄稼不说,还影响村民耕作、外出,这可让全村犯了难。

近年来,伴随野外种群数量的增加,中国亚洲象的栖息分布区已远超现有保护区范围,大象与人类生存空间的重叠度越来越高。类似南山村村民的遭遇,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亚洲象频繁活动地区早已屡见不鲜,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不少专家指出,在中国,如何保护、管理好种群规模占全球百分之一且数量不断增长的亚洲象,缓解“人象冲突”,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保持人象间安全距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据此,记者两度深入云南热带森林和村寨,实地采访专家和管理部门,探寻实现人象和谐共生的现实路径。

盯住象,管住人

“嘘!几只亚洲象就在咱们脚下的沟谷里,不要惊扰它们。”记者见到景洪市景讷乡林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杨勇德的时候,他正在山路上带领亚洲象监测队队员跟踪监测6头亚洲象,离象群仅米。这个数字并不是杨勇德拍脑门想的,而是空中的无人机依托卫星定位系统实时测算回传的。

然而,十几年前他刚参加工作时,可没有这么先进的装备。据杨勇德回忆,当年从事亚洲象监测预警工作只能徒步,凭肉眼观测。由于天黑后象迹难寻,他和同事往往巡护至傍晚便作罢收工,第二天一早,再根据大象脚印和象道轨迹寻找象群。据观察研究,亚洲象从山林下到低海拔农田觅食的活跃时段偏偏就从傍晚开始至次日黎明前,夜间监测预警力量的不足,给“人象冲突”留下了一定隐患。

年,全乡2名专职监测员配备了1台监测无人机,杨勇德和队员们不仅有了“天眼”,还获得了“红外夜视”能力,实现了昼夜持续监测预警。此外,政府也为当地群众安装了“顺风耳”:亚洲象监测预警信息会第一时间回传到监测预警中心,并通过“亚洲象监测预警”“雨林景洪”等APP、亚洲象监测预警广播塔以及村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7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