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云南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发布时间:2023/1/7 0:06:07   
北京医院治皮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112/8582670.html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良好生态是云南的宝贵财富和突出优势,也是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举全省之力抓实生态环境保护,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云南以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更多绿色内涵。由此产生的美丽蝶变,正给彩云之南各族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补齐生态短板提亮发展底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云南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我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8个标志性战役”,扎实开展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九湖治,云南兴;九湖清,云南美。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九湖保护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改善水质作为首要任务,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彻底转变“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彻底转变“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彻底转变“不给钱就不治理”的被动状态,“四个彻底转变”理念,推动治湖思路革命性变革。

目前,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定向好,抚仙湖、泸沽湖水质稳定在I类,洱海湖心断面水质为Ⅱ类,为年来最好水平,滇池水质由劣V类提升至Ⅳ类,为30年来最好水平,云南治湖经验被中央深改办在全国推广交流,得到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

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守护蓝天白云,呵护繁星闪烁。云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5年超过97%,保持全国前列。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是中国西南乃至东南亚的生态安全屏障。

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对于云南的馈赠,守护好这个珍贵的美丽家园是云南的责任和义务。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多项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多年的努力,全省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大幅增长,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不断改善,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和濒临灭绝物种重获新生。

截至目前,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滇东南、滇南、滇西、滇西北、无量山-哀牢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均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我省“三屏两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系统保护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宝库更加牢固。

年在墨西哥坎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介绍了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试点的经验,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与会各国的高度认可。同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中明确肯定“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云南举行,届时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成果将向世界呈现。

天空澄碧,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极目彩云之南,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画卷正在云岭大地徐徐展开。绿色正成为彩云之南最鲜明的底色。

释放生态红利探路绿色崛起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天蓝、地绿、水清、气净。”每年南来北往的游客饱览怒江的风光后,总会感叹这里的生态之美。

每天傍晚,65岁的六库市民祝波益总喜欢沿着六库滨江生态走廊散步,“近几年,怒江真是一年一个样儿,水越来越清,山越来越绿,生活越来越好。”这让祝波益倍感自豪。

让峡谷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是怒江各族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是怒江的发展之基。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怒江州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在夯实绿色生态家底,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以绿色产业鼓起群众腰包,激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子。茶叶、咖啡、澳洲坚果、沃柑、牛油果等成为民众的“致富果”和“摇钱树”,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和“坚实靠山”。

在生态环境部第二批命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腾冲市,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故事屡见不鲜。位于腾冲市固东镇东南部的江东银杏村是如今热门的旅游打卡地。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曾经贫困的江东银杏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地百姓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每逢旺季,曹刚金夫妇忙得不亦乐乎,绿水青山释放的生态红利,让一家人捧上了“金饭碗”。尝到生态甜头的当地人保护环境的劲头十足。

放眼云岭大地,从理念到行动,化愿景为现实。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云南的全民行动观,日益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把绿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色,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我省探索合理开展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减贫示范。着力培育生物优势产业,大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云药、云茶、云花等生物产业,多姿多彩的生态旅游业,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成为云南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随着生物优势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云南先后建成全国最大的核桃、澳洲坚果种植和生产基地,花卉、咖啡、坚果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黑颈鹤、犀鸟、滇金丝猴、亚洲象、白眉长臂猿等成为生态旅游名片。保山百花岭村赢得了“中国社区共管第一村”“中国森林观鸟第一村”“中国自然教育第一村”等美誉。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通过开展林下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带动“直过民族”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端稳端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既关乎当代人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更关乎子孙后代生存根基。

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作为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省持续推进各类示范区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

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我省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约束,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逐步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破解“劣币驱逐良币”问题。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倒逼全省产业优化升级。

释放生态红利,探路绿色崛起。立足云南独特优势,精准把握云南省情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特质,日前我省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以绿色为基调,绘就云南未来15年现代化产业发展蓝图。

用更高标准构建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新格局,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绿色成为全面小康的鲜明底色。绿水青山掩映下,彩云之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的大美格局轮廓尽显。

云南网记者胡晓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9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