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习性 >> 非洲小象的北京幸福生活新华社新媒体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魏梦佳、张超)清晨,北京野生动物园深处,多平方米的兽舍内,12头非洲象正在安静等待每天的“户外进食活动”。有的显得有些不耐烦,来回踱着步子,又伸出长鼻子在自动出水桶内吮吸清水。
正在嬉戏的小象。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摄
35岁的饲养领班毕振超打开工具箱,拿出一把约50厘米的锉刀,用酒精消了毒,走到6岁的小象“招财”的笼舍前。“招财”立刻开心地将一只大脚丫抬放在笼沿上,享受每个月例行的“足疗”项目。
毕振超小心地用锉刀修理“招财”的指甲,磨掉其脚底板上的泥土。“招财”则舒服地摇头晃脑,大口嚼起另一位饲养员喂进嘴里的胡萝卜和苹果,灵活湿软的长鼻子高高卷起。
“在野外,大象每天要步行15到20公里,有足够的运动量,指甲就不会长长。但在动物园就只能人工护理,不修指甲大象的体重就会把指甲压断,也容易积累脏东西导致发炎,所以我们每个月都要给它们做两次足部护理。”毕振超说。
给小象修脚前需要准备的工具。
年底,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几家野生动物园通过津巴布韦主管部门,进口了35头非洲象。其中有12头来到了在中国首都的新家——位于北京南郊大兴区的北京野生动物园。
“一年多来,这12头非洲象已逐渐适应了北京的生活,现在身体情况良好,与饲养员相处也很愉快。”北京野生动物园总经理吴兆铮说。
因为热爱动物,年毕振超从中关村一家计算机公司辞职,来到这里,一直做大象的饲养工作。说起这群大象,他就滔滔不绝。
他介绍,这12头象里有5头公象、7头母象,年龄都在5到7岁之间,相当于人的十二三岁,体重在1吨到2吨间。
为方便照顾,饲养员们给这群“象宝宝”起了吉祥喜庆的中国名字,有“招财”“进宝”“顺心”“如意”,还有“福寿”“康宁”“和气”“致祥”等。
“它们特别聪明,也很记仇,嫉妒心强,高兴时会用鼻子拽着你玩,不停转圈;不高兴会吼,耳朵就会立起来,甚至还掉眼泪。”毕振超细数着每只象的不同性格,“你看‘招财’就特别活泼,它最聪明,所有训练动作都能最先学会,旁边的‘玉娆’是个小姑娘,胆子小,特别腼腆,但警惕性很高。”
动物园动物与环境管理部经理李江涛介绍,过去园里一直都是饲养亚洲象,这是第一次引进这么多头非洲象。饲养员们经过半年的饲养,了解每一头象的脾性,还专门参加了有关非洲象的培训,才确定了饲养方案。“可以说,他们是跟着非洲象一起成长的。”
给小象修脚。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摄
为了让这些小象在北京生活舒适,长得更好,一年多来,毕振超带领着5名饲养员,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照顾。用他的话来说,饲养动物是个体力活,“不喜欢大象、没有责任心干不了”。
每天早上7点多,饲养员们就来到兽舍,观察小象的粪便、尿液是否正常;8点多将象群放出到户外活动,接着清理兽舍。每头象每天的粪便就有斤左右,清理起来需要一上午。下午,他们还要对小象进行一些行为训练,比如张嘴、抬腿、卧地等动作,便于对其进行身体检查和护理。
保障合理膳食和丰富营养同样重要。现在,每头象每天要吃近斤玉米秸秆,80斤干草和树叶,还有30斤水果及蔬菜。毕振超说,动物园还在附近包了20多亩地,专门种玉米,“它们很喜欢玉米秸秆”。
夏天天热的时候,饲养员们会给小象冲凉降温,冬天则用地暖、空调等保持室内温暖。每个月动物医生还会对小象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如今,在饲养员们的精心照料下,12头小象身高都增加了20多厘米,体重也增加了斤左右。
将近中午,兽舍外一处数千平方米的活动场地上,小象们或肆意嬉戏玩闹,或埋头享用新鲜的桑树叶和玉米秸秆。未来,动物园给它们准备的活动场地将增加至上万平方米。
“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你爱它们,它们就把你当亲人。”看着这群跟自己朝夕相处的“象宝宝”,毕振超满眼宠爱。
“我会一直陪着它们长大。”这位“象爸爸”说,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足够时间照顾它们,再过几年能看到小象降生,使动物园的非洲象数量逐渐扩大。
吴兆铮认为,这次非洲象引进及繁育是中非在大象保护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我们希望能更好地保护好、繁育好大象,与国内外动物园加强交流合作,讲好中非友谊和动物保护的故事,也希望更多市民和游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