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习性 >> 航拍中国里的西双版纳,最吸引人的地方
新一季的《航拍中国》已经播出,犹如在高空飞行的“地理课本”,用俯瞰视角领略大地,本季的第一集就是云南,从雪山到热带丛林、从怒江到金沙江、从泸沽湖到洱海、从滇金丝猴到亚洲象、从梯田到红土地、从小火车到动车、从香格里拉到昆明,展现了立体的云南。
一集50分钟的时间,三十五分钟给了元江以西的滇西北、滇西、滇南地区,其中留给西双版纳的约有5分钟,雨林与亚洲象用去一分三十三秒,剩下的三分十三秒给了傣历新年泼水节。
近些年来,西双版纳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影视作品的次数很多,有综艺节目、真人秀、电视剧,以及兴起的短视频,不少人会据此预测“西双版纳要火了”,可是现实却一次次打脸。
综艺节目、电视剧拍得再美,仍然是戏,绝大部分游客无法企及,真人秀再怎么火热,绝大部分游客也不会有相似的体验,它们不过让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这样一种风景,真正吸引人的还是这片土地的特别之处、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而且这些元素必须要能让游客们实地感知、体验到,不然走出旧的观光旅游,还会走入新的观光旅游。
《航拍中国》里出现的热带雨林、亚洲象有独特性,我国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热带森林也就10来平方公里,其中,即使算上热带季雨林,严格意义上的热带雨林也少之又少,国内拥有这一资源的地方寥寥可数;亚洲象在我国最大的活动范围曾经远及黄河中下游,但随着气候环境变迁,我国现代亚洲象仅活动于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三市州,数量极少,其中西双版纳亚洲象种群和数量最多,活动范围最大。
如此,如何保护好雨林,腾退部分经济林木以恢复雨林生态,让碎片化、片段化的雨林能够连成片,应该上升为西双版纳的发展战略,并全面立法化,因为只靠文件、口号、谚语是无法从根本上保护雨林、恢复雨林生态的;雨林连绵化,雨林生态得到充分恢复,不仅亚洲象,其他珍稀动物也能有所获,其生态价值无法斗量。
“泼水节让人们认识了傣族”,《航拍中国》这样说,其对象应该是在历史中形成泼水节传统的傣族支系,因为有约30%的傣族没有泼水节传统。
泼水节的地方特色性很明显,我国的傣族,支系很多,只有世居滇西南地区,如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的傣族形成泼水节,而且他们之间的泼水节又有不同的过程、活动、本地化元素,共性明显,特性也明显,如果有机会,可以分别体验德宏、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会发现在两地的所见所闻、体验、感受不甚相同,原因就是两地的傣族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从而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形成的节日也就不同。
西双版纳傣族自称傣泐,经略西双版纳地区一千多年,泼水节是他们的新年,但群众性泼水的形成没有一千年那么久,此节日也就没有被冠以“泼水”之名,而是被称为“傣历六月新年”,是“被发明的传统”,在吸收外来元素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入了傣泐固有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
当优质纪录片来到西双版纳取景,不会把镜头对准西双版纳楼盘数量、楼房高度、珠宝玉石店和茶叶店,因为别人看中的是雨林极其动植物、地方历史文化的可见载体,游客更是如此,不会因楼盘数量、楼房高度特地来西双版纳,也不是所有的游客会因购置茶叶、玉石珠宝而特地来这里。
年轻的游客,喜欢自然景观,更喜欢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而这一方面是西双版纳旅游中最薄弱的环节。
回望过去,西双版纳的旅游以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发家,在观光游为主的年代,旅游发展得风生水起,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西双版纳景区严重的同质化,野象谷、雨林谷、森林公园、植物园、望天树等景区都是雨林类景观,实质大同小异。
傣族园、曼听、曼掌、曼龙勒及其他村寨型景区都是民族风情类景观,内容都是干栏式木楼、佛寺佛塔、傣式建筑、傣式饮食、生活习俗,再加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差异性极小。
同省的大理、丽江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古城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外临近的琅勃拉邦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迈是泰北历史文化之城,历史古迹众多,而且被保护得很好,西双版纳曾经也有像这些旅游名城一样的历史、文化,只是被损毁殆尽、无人研究、未深入挖掘。
勐泐开创者——帕雅真塑像西双版纳这一区域的前身是勐泐,其中枢“景洪金殿”延续不断地维持了近年的统治,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是滇南、中南半岛延续时间最长的“金殿国”;元朝以后,勐泐成为中央王朝敕封的宣慰使司,这是自治州的前身,车里宣慰使司是西南六大宣慰使司之一,也是唯一还留在中华版图中的西南宣慰使司。
勐泐的建立,正值大理国后半期,它的领域占据了大理国原来的南部地区,但对于这段历史的深入挖掘,西双版纳比不上大理;车里宣慰使司前后延续余年,直到年才合上帷幕,但在历史价值再现方面,西双版纳比不上湖北的恩施。
有悠远的历史,必然会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可如今的西双版纳,历史遗迹只剩少量的佛塔,还有一座位于景真的八角亭,都是佛教建筑,西双版纳世俗的人文历史建筑、遗迹都去哪里了呢?
勐泐的都城、车里宣慰使司署被损毁殆尽,没有留下残砖废瓦、断壁颓垣,民间呼吁几十年也没有得到恢复原貌;“景洪金殿”后期统辖的自然勐(一般占据一个坝子)三四十个,大的自然勐有小型宫殿建筑群,小的自然勐有官署,但没有一座留存至今;景洪坝子中,历史上出现过十数个货品交易集市,类似于内地的古镇,当地称为“西双景”,也即十二市镇,但都在景洪的城镇化进程中消失了。
勐泐都城允帕吭——“吟礁城”故址就这样,西双版纳成了没有古城、古镇、世俗古建筑的旅游地,而它们恰恰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只能望“历史文化名城”殊荣兴叹,成了缺乏深层次历史文化的观光旅游地。
年轻一代的游客成为旅游主角,深度游取代观光游也就成了现实,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站上同一高度,连古地名都成为旅游亮点,泰山之大、庐山之秀、梅里雪山之圣,桂林山水、杭州西湖、苍山洱海的灵秀,由历史文化来加持,越来越多的游客会优先选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景观丰富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
吟礁城故址下的流沙河所以,西双版纳的旅游“第二次创业”、世界旅游名城建设,需要新的角度,除了热带雨林、“动植物王国”、“月光下的凤尾竹”、依山傍水的村寨、精致辉煌的佛寺佛塔,还需要加上着眼长远的视野,保护好越少的原始雨林、恢复雨林生态,让碎片的雨林连绵成片,深入挖掘自然景观、民族风情背后的深层次历史文化,实现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保持自己的地方特质,展示古老勐泐的历史神韵,诠释与凝萃傣泐原生文化,才能让这片土地始终以清新的形象世世流传,留名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