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习性 >> 保护野生象和社区发展两不误,我们怎么做
从虎年跨越到兔年,特别为您奉献一份“善经济”思想年礼,始于南方小年,一起度过除夕夜,沉浸于新春的“闹猛”、元宵的喜乐,期间还要历经冬去春来,直到二月初八。
年,“发现·善经济”大会和“善经济圆桌派”系列,沉淀下了丰富的案例和观点,趁着辞旧迎新,我们将总结提炼,10分钟一个让世界更美好的故事,一起来发现更多“善经济”。
大会由浙江省民政厅指导,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和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市慈善联合会)、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善学文化中心主办,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联合主办,万向信托、绿色浙江、Advisory影响力投资咨询协办。
来自杭州、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北、洛杉矶、熊本、牛津等全球18座城市的60多位嘉宾,围绕善经济、善科技、善环境、善艺术、善金融六大主题展开讨论与分享,并发布“全球善经济创新案例库”,首批28个案例入选。
“善环境”主题板块,有6个来自全球、模式各异的案例,从不同角度讲述它们的探索。
第三十四份“善经济”思想年礼,是“善环境”板块的第五个案例,山一自然。板块主持人、善达网总编马广志介绍,山一自然作为西双版纳的专业自然教育机构,为国内首家以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自然景区西双版纳野象谷规划了系统的自然教育体系。
大会上,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山一自然创始人赵怀东分享了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求平衡的尝试。
09:02我从事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最开始,我们会认为保护和发展是不可协调的矛盾;但随着保护工作经验的积累,慢慢就会发现,保护和发展往往会有一些共同利益。在做了很多保护项目之后,我们也开始做很多相关的当地社区的工作,也一直在寻找保护和发展的共同利益,希望能够实现保护和发展的相对统一。
我从年开始保护亚洲象,参与建设了大量的保护区。一个地方一旦划定了保护区,就意味着老百姓不能去破坏森林环境,不能去开垦土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被保护的亚洲象可不老实,它们经常会滋扰当地百姓,进到农田里吃庄稼,带来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对于保护区和我们保护工作者而言,都是不想看到的。因为我们保护每一个物种的背后都是要保护它的栖息地。亚洲象可以算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它对整个栖息地生态的影响是空前巨大的,它可以去改变甚至创造栖息地环境。如果它被老百姓的食物所吸引,而不在森林里经常活动的话,那么它在栖息地里的作用和生态功能将会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保护的需求和老百姓发展的需求就统一起来了。老百姓不希望象群来吃庄稼,造成农作物的经济损失;我们保护者也不希望象群去吃庄稼,想要它们回到保护区,回到自己的栖息地里,发挥正常的生态功能,因为这也是对这个野生动物种群的种群健康的一个保障。
赵怀东(左二)在介绍所做的工作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再去和社区沟通的时候,他们就容易理解了。当老百姓质疑为什么要保护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和你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也不希望大象去吃庄稼,保护它也不是为了让它吃你的农作物,而是希望它真正在森林里发挥作用,给周边提供更好的自然环境,让整个生态系统更稳定。这样才能和社区建立起有效沟通。
其实我们在做很多社区项目,帮助当地社区发展生计,推动他们不断发展,实际上也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的,我们从来没有放弃保护,而是要更好地去实现保护,同时实现发展。有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和村民就会拉近距离,他们也会更加理解我们的保护行动。我们的每一步保护行动,在他们眼中成为对他们所在社区发展的一种支持时,他们是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的。
当我们找到了一些共同利益,实现了保护和发展的相对统一,就能完全推动社区的生态友好型生计的转型吗?也不是。这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环节,是非常综合的一件事。
一个社区常会有自己固定的一个产业模式。那么,如何用新的产业模式进来打动社区里的人?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尤其是在当代社区,不再是赤贫状态,在社区中的人已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如何撬动他们去发展新型生态友好型生计?比如,新的产业模式可以增加村民收入,这是一个不错的点,那增收多少才能打动人参与呢?
我们做过统计,要培育一个新的产业,当地的老百姓要改变习惯,付出大量的学习和培训的时间,再加上他们要付出的人力成本,综合核算下来,即使有10%的收益率,也有可能是一笔“亏本买卖”,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这样设计出来的项目,最初有投资支持的时候,可以推进下去,撤资之后,就不能自己继续运转了,这就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做影响力投资或者是项目投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收益和支出。通常我们做项目时候,我们考虑的是至少能为当地增加20%的收益;或者说,这一项生计是额外的一笔收益,并不增加当地老百姓过多的劳动成本,这样才有可能撬动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
有了不错的收益之后,也要考虑新型的生计方式是不是会带来更多的支出。比如,种一个高效的经济作物肯定比种玉米这样的传统作物更能赚钱。一个农村家庭,种玉米虽然卖不了很多钱,但可以喂猪,省了买饲料的钱,猪肉也可以自给自足,大大节约了家庭的生活成本。我们在社区访谈的时候就会发现,老百姓算账算得非常细致。我们作为投资人或者保护机构,参与到社区发展项目的时候,要想在他们前面,想得比他们更全面。
帮助当地社区发展的时候,不仅要谋划选定产业,还要考虑推动产业发展成为某一类型的生计,帮当地社区想好全产业链的循环。
我们正在西双版纳做一个养蜂增收,帮助缓解人象冲突的影响力投资项目。在做前期调研的时候,我们发现,西双版纳的热带农村,水热条件和资源都很丰富,保护区周边的村寨因为“保护”的限制而不可能通过扩大土地面积来增收,那就一定要想办法形成“热带农业综合体”这样立体综合的农业产业模式,让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产业有机组合。
养蜂项目中的蜂箱
比如养蜂,实际上是不占用土地也不影响环境的。蜜蜂利用周边森林和农田里的蜜源植物酿蜜,就能够带来一笔额外的收益,看起来是非常划算的。但我们问了很多会养蜂的农户的意愿,他们都不愿意养。
为什么不养?因为卖不出去。他们自己养,没有销路,不知道市场在哪里。所以,我们在最开始做养蜂项目的时候,就拉了西双版纳最大的一家做蜂蜜产品的企业,云南滇云蜜语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起进来。
企业有标准化的流程,他们会给老百姓做相关培训,指导提升村寨周边的卫生条件,提升蜜源植物周边环境以保证食品安全;他们去对接市场,去负责产品质量。老百姓在这个环节中就只管生产,不用担心销路,因为蜂蜜企业会按照标准收购兜底包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老百姓就放心了。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得到了好处,企业的产品也有了公益属性,增加了卖点,消费者买到放心的产品。
传统的社区养蜂项目多是小作坊,少有产品检验环节。所谓的“野生蜜”是否合格,到底有哪些营养成分,会不会有食品安全问题呢?这些我们都不清楚。而且,如果通过一个“保护”的故事反而让蜂蜜变得很贵,就像用一个噱头炒作热点一样。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当于买了一个虚高且不确定质量的产品。对参与生产的老百姓来说,这样一个故事,能够持续几年?当有新的更精彩的故事出现,这个故事可能就凉了。讲了两三年之后,蜂蜜卖不动了,又回到了原点。这样的投资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真正让它形成商业模式,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对各方都有利的良性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社区发展,做影响力投资的过程中,还要有全局性的眼光,并不是单一的产业就能够解决问题。还是以养蜂为例:假设有亩森林,周边6个村子都围绕着这片森林生活。森林可以容纳箱蜜蜂,两个村子就分配完了,剩下的4个村子再想养蜂,就会面临无蜜可采的问题,蜂蜜的产量就会下降。所以要全局把握地区产能,看到不是所有的村子都适合做这件事。另外也要看到市场的需求,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限制。若市场需求不足,大家都去养蜂,可能会导致蜂蜜价格下跌或者滞销。这些在我们开始做项目时要谨慎考量,建立农业综合体的作用就在于此。让不同机构、不同企业的项目走到了一个村子里,形成了合力,反而效果加倍。
养蜂人在监测蜜蜂情况
我们在西双版纳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合作了蜂蜜项目后,在同一个村子、同一个区域,又启动了第二个项目“消碳庄园”,通过果蔬、果木的种植来替代传统的橡胶产业,同时支持光伏并网。在项目地,我们新种芒果或坚果替代原先的橡胶树。这些树种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对蜂蜜项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这些新型的产业又大大降低人员外出和劳作的时间,实现了减碳。还有光伏并网的项目可以帮助当地提供电力,也能够增加一定的收益。当地的老百姓就比较愿意做这件事,来推动项目落地发展。这样一个综合的项目,使得当地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共同发力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就有更大的可能性。
对于我们引入到保护地周边社区的企业,我们除了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帮助之外,也会提出生态保护的要求。企业参与到了项目中,因为生态友好型的经济获益,他们反过来也要更支持我们的保护,形成一种协力保护模式。我们希望让这些生计发展的项目,也更好地推动当地社区群众参与和支持保护的积极性。比如,在蜂蜜项目中,我们都会选择当地有的蜂种,避免对在地生物产生冲击;同时,和生产者约定,一旦养了我们的蜂,就不能再去采野生的蜂蜜,要对野生的大蜜蜂、小蜜蜂、中华蜂的种群有一定的保护。因为蜂是重要的传承者,是森林繁衍发展的保障。
希望通过我们这些个生计发展项目,能够推动老百姓去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森林,这样才能在这里既看到青山绿水,又能够看到当地社区群众欣欣向荣的发展。他们愿意支持保护工作,我们也不断努力,帮他们找到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出路。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姜仲迪
海报设计王培江芝仪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预告-接下来我们将推出
“善经济”思想年礼第三十五份:
生生绿建材公司董事长冯廷权
如何用技术让建材更低碳环保
欢迎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