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非洲象即将灭绝

发布时间:2022/7/6 19:29:04   

近日,美国国家地理发布了推文《不是耸人听闻,非洲象即将灭绝?!》,里面写道:《寰宇微视》跟踪国际象牙交易的调查记者布莱恩·克里斯蒂表示在非洲每年有三万多头大象被猎杀。现在整个非洲大约只有50万头大象,如果每年都以这种速度盗猎,那么在我们有生之年非洲大象就会灭绝!就算从现在算起,也仅需50÷3≈17(年)……

说起非洲大象,不得不提南越王墓出土的整堆象牙,虽然标本保存欠佳,质地松散,表面釉质层及里面的象牙质层已有脱落现象,部分断裂成碎片,但仍可以看到其整体形状,是将5支象牙堆叠在一起入葬的。这些象牙粗壮,呈弧形弯曲。每根的长度均超过厘米,最长的一支为厘米。经专家鉴定其形态特征和大小比例,与现生非洲象较为接近,而与现生亚洲象区别较明显。现生亚洲象仅雄性具象牙,而且象牙通常较纤细,非洲象则雄雌两性均具有象牙,雄性象牙较大而粗壮,雌性象牙较小而纤细。出土象牙从大小比例上看,更接近于非洲象牙。

南越王墓出土的象牙

除了原支象牙,南越王墓还发现了丰富的象牙制品,在东、西耳室,东、西侧室,主棺室都发现有象牙及象牙制品外。分别有象牙龙首形饰、象牙饰片、象牙卮、象牙算筹、象牙牙雕器、象牙筒、象牙印章、象牙六博棋子、象牙耳钉……

“赵蓝”象牙印

象牙卮

史书记载古代中国产象,而岭南温润气候更适合大象的生长。随着气候的变化,中国中原地区的象越来越少,到了两汉时期,大象的栖息地逐渐缩小至岭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我们根据以下记载可知一二:

《盐铁论·力耕》:“珠玑犀象出于桂林,此距汉万有余里。”又同书《崇礼》:“夫犀象兕虎,南夷之所多也。”

广州西汉墓出土的陶象牙

许慎《说文解字》曰:“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尾之形。”

《淮南子·地形》:“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其地宜稻,多兕象。”

象牙因其质细腻、温润且典雅,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被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西汉时期,岭南地区有珍视象牙及以象牙作器的风习,南越国时期蕃禺城内应存在象牙制作的作坊,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牙雕技艺。

由于岭南地区多象牙,这些象牙除一部分本地使用外,还与中原通商,进贡给中原统治者和贵族。

《史记·货殖列传》载:“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矶、犀、砒帽、果布之凑。”《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亦云:“粤地……处近海,多犀、象、青冒、珠矶、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从此可见,岭南与中原一直通商。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M1的铜象和驯象师

《汉书》卷六《武帝纪》中记载:武帝元狩二年(前)“南越献驯象、能言鸟”。

《西京杂记》卷5记载:“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为大驾……象车鼓吹十三人,中道。”西汉时,皇帝出行的仪仗队中有“象车”,这些“象车”中的象可能就是南越人所献。

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木尺上的“象车”

除了岭南地区的象,海外的象也通过丝绸之路辗转来到了中国。公元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沿海路来华,赠送的三件礼物中就有犀角和象牙。《后汉书·西域传》对此有简短的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这说明,两汉时期,象和象牙还是异域蛮夷朝贡贸易中的重要内容。我们猜想,南越国墓发现的非洲象牙,很可能是岭南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活动的历史见证。只可惜,如今的“象牙交易之路”早已变味,大象惨遭涂炭,倘若后人只能通过前人古物上才能看到大象的图案形象时,那就为时已晚矣……

编辑:霍雨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7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