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云南建成植物种群30个保护小区点67

发布时间:2022/11/3 17:57:56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本文来源:都市时报」

10月12日下午,COP15新闻中心云游青山绿水间开展了主题为《云南对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专题采访,“国家林草局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文忠,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理事长方震东介绍了云南对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情况。其中,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多个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种类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亚洲象数量从头增长到头左右,滇金丝猴数量从只增长至只左右,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鹤(Grusnigricollis)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野生极小种群动物保护成效显著。

年云南率先启动拯救保护行动

云南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野生动植物种类占全国“半壁江山”,有高等植物种(占全国50.1%),原生脊椎动物种(占51.4%),是近种动物的起源地和分化中心。有全球近1/3花卉的野生种和近缘种,是全球花卉观赏植物主要起源和分布中心。但是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和脆弱性并存,全省有余种高等植物和50%以上脊椎动物的生存处于受威胁的状态。其中,一些物种本身种群数量少、生境退化或呈破碎化分布、受人类干扰严重、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亟需开展抢救保护。

年,云南省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个体数量以“个、十、百、千”计、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而濒临灭绝的物种为抓手,启动拯救保护行动。年,由省林草局与省科技厅联合编制,省政府批准实施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年)》,明确了62种植物和50种动物为保护对象。年底,国家林草局印发《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确定了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包括国家保护对象在内,云南省纳入保护行动计划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共计85种。

对此,云南省率先提出极小种群物种新概念,以自然界中濒临灭绝、亟需优先开展抢救保护的动植物类群为重点,制定和实施拯救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通过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运用,我省的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取得了显著效果,对推进我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先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力,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脱离灭绝威胁

据介绍,—年的十年间,云南省纳入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保护行动计划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共计87种,通过大量探索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包括种群调查、就地保护、近地保护、种苗繁育、迁地保护、种群恢复与重建等方法措施和技术体系,实现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群数量稳定和增长以及生境的改善,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脱离灭绝威胁,达到了拯救目标。

其中,拓展就地保护体系,最大程度保护野外种群。截止年底,全省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处,总面积达.58万hm2,针对分布于保护地外的植物种群或单株建设了30个保护小区(点),实施了区域或挂牌保护。在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点)内得到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达64种。比如西畴青冈曾经只剩9株,其中8株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为了保护西畴青冈,当地划定了亩的保护小区,每株树都有自己的保护牌,在专业人员的管护下,西畴青冈正茁壮成长。

布局迁地保护体系,奠定种群恢复基础。统筹区域植物资源特点,托植物园、树木园以及国有林场等场所,建立了13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基地或专类园,对6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了人工繁殖基础上的迁地保护,突破了36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人工繁殖的技术难题,已成功繁殖保存苗木10万余株,为种群回归和重建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1万余种植物的种子,包括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子20种94份、DNA材料28种份。比如昆明植物园从年开始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已构建了4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种群,早期迁地保护的壮丽含笑、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萼翅藤、富民枳、漾濞槭等种类已开花结实,标志着这些种类的迁地保护取得了初步成功。

开创近地保护体系,快速保存扩大种群数量。选择与保护物种原生地生境相同或相似的生境,因地制宜的建立具有收集、保存、展示、繁育和回归物种功能的近地保护园(基地),在不破坏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就近开展人工促繁和幼苗幼树移栽,通过自然保护与人工促繁相结合,达到迅速扩大种群数量的效果。比如大树杜鹃是杜鹃花科中全球现存最高大的乔木树种,为高黎贡山特有种,曾被冠于“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走进了世界园艺博览的盛会。也曾被收录进教科书,搭载天宫一号卫星上天,成为了植物世界的“王者”。其野生种群仅存株。年实施人工繁育和近地保护,在与原生地森林植被及气候类型相似的高黎贡山林家铺种植成活48株,年补植株。

探索回归野外,实现种群恢复重建。探索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回归自然与种群重建试验示范,建立了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回归定植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16种3万余株。比如富民枳是昆明市唯一以地名命名的野生植物,但在其原生地已找不到野生植株。年开始实施富民枳的人工繁育与回归项目,已回归种植株,富民县的富民枳得以“起死回生”。

十年来,全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多个,系统调查极小种群植物80余种,较全面地掌握了调查植物受威胁状况;建立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突破了36个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共迁地保护61种10万余株,回归定植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16种3万余株,云南蓝果树、巧家五针松、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等67种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此外,对极小种群野生动物建立了人工跟踪、红外相机监测、视屏监控、无人机监测、遥感观测等多技术集成的监管和动态监测体系。在无量山建立了西黑冠长臂猿和印支灰叶猴监测研究站,对动物栖息地、行为活动和种群数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创建了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亚洲象活动及其潜在肇事的及时预警,有效缓解了因亚洲象肇事导致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探索构建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促进隔离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云南率先创建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机制,运用市场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于年实现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全面覆盖。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多个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种类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亚洲象数量从头增长到头左右,滇金丝猴数量从只增长至只左右,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鹤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野生极小种群动物保护成效显著。

目前,我国、特别是云南在极小种群野生物种领域的保护行动与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2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