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形状 >> 亚洲象为何北迁有了新推测上观新闻
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为什么在云南突然向北迁徙?
此前有多种猜测:栖息地缩小、食物短缺、人口增长、机会主义行为、牧群领袖的偏离以及地磁变化等原因。
7月3日,有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评述性文章称,年和年的炎热干燥天气突然增强,引发了象群北移。年3月,当地干旱程度异常严重,这也正是这群大象开始向北迁徙的月份。
前述文章的作者是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研究员王海军等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平是该文章的通讯作者。
严重干旱,当地植被生产力下降,大象开始北迁
年3月,一群野生亚洲象向北迁移,从保护区最大的区域勐养到昆明。它们原本居住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然而,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们要去哪里或为什么,因为大象迁徙是一个复杂的生态过程,可能有不同的持续时间、距离、时间和驱动因素。”该文称,对于象群北迁的原因,有几种猜测:栖息地缩小、食物短缺、人口增长、机会主义行为、牧群领袖的偏离以及地磁变化。
而这一最新发表的文章提出,年和年的炎热干燥天气突然增强,引发了象群北移。
大象是大型食草动物,一头成年象每天要消耗-公斤的食物和80-升的水。
亚洲象以多种不同的植物为食,主要是锦葵属植物、豆科植物、棕榈树、莎草和真草。
受益于政府的保护工作,大象的数量从上世纪60、70年代的不到头,到年的-头,再到年的近头。
而遥感数据显示,当地植被生产力在年3月出现深度下降,当地同时发生了严重干旱。据此,文章猜测,象群北迁或因极端炎热干燥的气候导致草本和灌木植物急剧退化。
前述文章通过收集并分析西双版纳过去40年和最近5年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数据发现,年代后期以来,当地年平均气温稳步上升,-年比-年高1.6℃。年和年年均降水量出现明显下降,高温缺雨导致年出现中度干旱,年又出现极端干旱。最近两年,当地月度干旱相关指数稳步下降,并在年3月达到异常低的水平(相关指数越低,干旱越严重),这也正是这群大象开始向北迁徙的月份。
化石:八千多年前,象群抵达黄河流域
亚洲象的迁徙行为可能是由各种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复杂整合驱动的,随不同的时空尺度而变化。
化石记录显示,亚洲象在全新世期间进行了大规模迁徙。八千多年前,当气候比现在高约2℃时,象群最北到达黄河流域。在全新世早期,温暖潮湿的气候可能提供了丰富的植被和饮用水,为更多向北扩张的大象提供支持。随着逐渐降温和人类活动的激烈,大象逐渐撤退到云南省西南部。随着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大象在南北方之间的大规模迁徙可能会反复发生。
文章指出,大象相对较短距离的迁徙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
几十头亚洲象冒险从勐仑勐腊地区向北迁徙到勐阳自然保护区,或许是为了寻找更好的食物和栖息地。由于-年的年平均气温为6℃,目前尚不清楚气温升高是否为推动大象向北迁徙的直接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炎热干旱的气候正在以不同形式影响着大象。想要更好地了解大象部分迁徙的机制,需要对大象的运动行为和相关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更详细的监测数据。
年5月和6月,非洲博茨瓦纳曾发生多头非洲象大规模死亡事件,这几乎与云南大象的向北迁徙相吻合。在博茨瓦纳,持续的高温和干旱条件刺激了蓝藻生长和蓝藻毒素的产生,导致大量非洲象饮用富含蓝藻毒素的水而死亡。
年1月至3月,博茨瓦纳再次发生类似事件,39头非洲象因不明原因死亡。在博茨瓦纳,保护区内的围栏限制了大象的自由活动,使它们暴露在受污染的饮用水中。在21世纪,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预计将增加,给亚洲和非洲象等陆生哺乳动物的生存带来更大的压力。
该文章提议,为有效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应更加重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的协同效应,以便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如重新设计自然保护区,增加栖息地,扩大和连接迁徙走廊的连通性,以及增加粮食资源。
中国政府几十年的努力,在滇西南的亚洲象保护和象人共存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
“然而,我们仍然受到这些生物的挑战,因为我们既无法与这些大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无法做出可靠的长期气候预测。”
文章提到,当地政府通过与科学家、农民、当地人以及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正在努力确保这些大象的安全,避免人象冲突。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实现与大象的长期和谐共处,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随着继续收集更多的数据,它将有助于指导我们与这些聪明的生物的互动,并有望确保它们在未来的许多世纪里的生存。
栏目主编:顾万全
本文作者:澎湃新闻林珏瑶朱轩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