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形状 >> 亚洲象拖家带口一路象北,象群和人类接
最近我们频频见到猛兽闯入人的栖居地的新闻,今年4月19号从杭州野生动物园逃出了三只金钱豹。4月23号,黑龙江密山市发现野生东北虎进村。截至28日凌晨2点,云南象群北上进入峨山县峨峰山附近。有人说,这是商量好一起出来开动物大会了。或者,是不是东北虎给大象通风报信说外面有吃有喝好得很,大象才出来的。
憨态可掬的大象游走在田间地头,横行在大街上,一路逛吃,给广大网友带来了诸多欢乐。但是调侃归调侃,但这可是正儿八经一个非常棘手的公共危机事件。
首先,野象并不比东北虎,金钱豹的危害小。特别是在云南一带,常年有野象伤人事件发生。据学者研究“-年间,云南因野象肇事而造成的3.27亿元经济损失。
-年间,云南因野象袭击人类事件而受伤的人,死亡的32人。”所以现在针对这一事件的娱乐看戏的态度其实是不可取的。
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一带。数量大约为头左右。之前野象在旱季外出觅食的事件常有,但此次的“断鼻家族”象群,从西双版纳出发现在到峨山县,由西南往东北方向行进约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这样罕见的向北迁徙还属首次。
其实亚洲象曾广泛存在于中国大陆,在夏商时代,象还是黄河流域常见的物种,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还经常记载着商王狩猎的场景。由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大象在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的过程中一路南迁。最终偏居西南一隅。
对我国境内现存野生象群的多年调查和监测得出的结论,20人每平方千米是中国亚洲象生存可耐受的最大人口压力阈值,然而这样的人口压力红线在很多地方已经无法保持。
比如国内亚洲象现在主要分布的西双版纳地区,虽然保护区整体上的平均人口密度还刚好卡在亚洲象阈值范围内,但由于西双版纳保护区其实是由5个互不相连的子保护区组成的,各个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它的人口密度早就超过了亚洲象的承受阈值,所以也早就没有亚洲象的身影。整体上看,云南的野生亚洲象栖息地都存在人口密度持续增长的态势。
调查显示,中国亚洲野象的数量从年的大约头增加到现有的头,但是栖息地面积却由年的平方公里下降到近几年的平方公里以下。云南的栖息地又彼此分离,由于人类的大规模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限的野象生存空间还被分割成诸多小块。不利于大象族群间的交流和繁衍。在雨林中无法获取到足够食物的亚洲象们,只能冒险一步一步走向森林的边缘,来到人类居住的村庄和农田中寻找食物。
像这样大批减少的天然林栖息地,会导致人兽冲突的进一步加剧,这不仅仅是亚洲象的问题,还涉及到云豹、长臂猿、云猫、各种鸟类甚至是老虎等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以亚洲象为例,减少人象冲突的根本其实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不仅不能继续侵占、挤压和破碎化它们的栖息地,还要通过建设生态走廊,把已经破碎化的林地连接起来,将处于保护区内的矿场、林场清退还林,继续加设动物走廊,适当给周围村庄种植象不喜食的经济作物。
目前有关部门正通过无人机监控,投递食物引导15只大象南行。15只云南野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们的出现,也是对人和象双方的考验。
除了做好这次迁移中人和象的安置工作,未来会不会因为人类活动导致更多野生动物迁移,该如何真正做到人和动物互不干扰地共处,应该是在这场围观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