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形状 >> 大熊猫由濒危降为易危,我国森林面积蓄积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新华社发(古斯塔沃·巴连特摄)
人工繁育大熊猫快速优质增长
中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只增加到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头增加到目前的头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五群35只。
白皮书指出,中国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对部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行抢救性保护,通过人工繁育扩大种群,并最终实现放归自然。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呈快速优质增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在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分别建立了三大保护种群,总数已突破只。此外,中国还针对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抢救性保护,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
森林面积、蓄积30年“双增长”
白皮书指出,中国实施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
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了“双缩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1%,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向好。年至年期间,累计整治修复岸线0公里,滨海湿地2.3万公顷。年至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25%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
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促进相关公约协同增效,展现大国担当,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大对全球环境基金捐资力度,已成为全球环境基金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捐资国,有力地支持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合力。借助“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努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大熊猫由“濒危”降为“易危”)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李如意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