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无错不成书,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要是整理文字编纂成书的,哪怕是经典,也难免出现一些差错,这是人之常情。不过,我们对待这些经典,都是宽容的:把古代的一些文字差错定性为通假字;给现代的出版物圈出了一个差错率来。这是前话,今天要说的事就和书中的文字差错有关,而且还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教材。教材中的差错,因为资讯发达的缘故,很多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即使如此,教材中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堂而皇之地摆在那里“误人子弟”。真正开始解读这些错误之前,我先问大家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看似都是无脑的常识,倒也不是无的放矢,这些知识都和咱们的教材有关,也和大象有关。问题一:大象都是站着睡觉的吗?问题二: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有大象吗?问题三:大象会跑吗?大象怎么睡觉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名叫《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是新选入教材的,很多人之前都没学过。说的是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应该像他们那样是竖着的,而不应该耷拉着,说得多了,大象也觉得自己错了,试着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谁知道这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便的。当然,今天说的主题和大象的耳朵无关,我留意到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本着一贯的质疑精神,我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和我们熟知的常识不同,不是所有的大象都是站着睡觉的。比如非洲象喜欢靠着墙、树,站着睡觉;亚洲象呢,要躺着睡觉,亚洲象睡觉的时候,会尝试着慢慢地侧卧下来,再把腿伸出去,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当然,亚洲象也有可能站着睡觉,那就是它生病的时候。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中国人,他心目中的这头大象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呢?如果是亚洲象,那就不合理,既然大象都生病了,就没有必要揪着耳朵是不是耷拉这个问题不放,而是应该先治病了。如果是非洲象,就有点尴尬了,明明我们自己这边就有,为什么舍近求远去用非洲象当主角呢?这就跟我们的教材选择课文一样,之前的很多地方版本,选了不少国外的鸡汤文进来,倒是我们自己的经典文章,弃之不用了。再说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这段话如果要更改,也容易,直接改成“大象睡觉的时候”,就合理了吗?因为大象怎么睡觉,和本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质疑神童第二个问题,和一位神童有关,现代社会,已经过了对神童顶礼膜拜的阶段,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质疑声,——这也跟现代社会许多神童都是“人造”的有关。质疑的多了,人们就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了古代的神童身上,就比如说我们熟知的《曹冲称象》。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曹冲能想到这样的方法简直不可思议,除非是他吸取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加工出来了这样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不好质疑,除非找出实证来。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古代中国有没有大象。在近代一些学者的考证中,三国之前中国的史书上从来没有记载过大象这种动物,直到建安十五年(年),孙权派人去交州(今越南)才发现的大象。而曹冲在建安十三年(年)就已经因病去世了,于是以陈寅恪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曹冲称象”可能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为杜撰的。#中学称猪实验模拟曹冲称象#不过,这只是推测,如果想要进一步论证,就得找出故事的原型来。陈寅恪先生认为这件事是北魏时所翻译的《杂宝藏经》中的故事,被后人附会到了曹冲身上。《杂宝藏经》有这一的一段记载:“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几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亦募国内,复不能知。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季羡林先生也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源自《杂宝藏经》,并认为“它也许在后汉时代就从口头上流传到中国来了”。当然,有些学者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这些论据并不足以证明“曹冲称象”就是后人杜撰的。有历史地理学者曾经总结过大量在正史中出现野象的记载,发现南北朝时,在今天的安徽、湖南、江苏等地,甚至北宋时的湖北等地都出现过野象出没的记载。吴金华指出《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引《江表传》记载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在其记载中有“邓王冲尚幼”,与本传“生五六岁”契合,可知此事发生于建安五年至建安六年之间,当时孙权刚开始统治东吴,献象求好是合情合理的。再说了进贡的大象为什么非得是来自越南的呢?就不能再更早之前来自别处?此外也有学者对陈寅恪等人认为长江南北没有大象的说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古代的气候条件跟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至少在三国前长江以北是适合野象生存的。即使在三国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的东吴也是有极大的可能有野象存在。而之前提到的《杂宝藏经》是北魏时期才被翻译成汉文的,比《三国志》的记载晚了几十年的时间,所以“曹冲称象”不存在抄袭的虚假性。如此一来这件事又成了悬案,还得继续“争议”下去了。插句题外话,人们其实不仅仅质疑过曹冲,还质疑过曹植的《七步诗》。曹植的七步诗根本就是杜撰的,即使有也应该是这篇写斗牛的大象其实不会跑大象会不会跑,好像没什么争议,大象虽然笨重,不能像千里马那般四蹄生风,但跑起来应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然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呢?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黄河象》也有关于大象奔跑的文字描述。但大象的跑,真的和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英国皇家兽医学院教授赫金森曾说,快速运动中的大象看起来是在走,确切地说是前两足在走,后两足在跑。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海格朗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是测量大象蹬地的力量和重心的移动。他的小组把巨型测力计、摄影机、计算机从比利时运到泰国大象保护中心,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测力平台让大象在上面跑。
在驯象师的激励下,34头大象在这个大秤上运动,奔跑速度从1千米/小时到18千米/小时。通过测量,他们发现象在走动时重心变化很小。它们的移动非常经济,每千克体重消耗的能量仅相当于人类的1/3,老鼠的1/30。这是因为大象在快行的时候平均有两只脚着地,在慢行的时候平均有三只脚着地。这样提高了稳定性,降低了消耗。大象快行的时候没有四足离地的过程,所以它们是不会“跑”的。即使大象有会飞的梦想,但现实中它的后腿肯定不允许,如果真的“跑起来”,恐怕当时就拌了象腿,把自己摔成重伤了吧。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在你的印象中,课文中还有哪些描述是不合理的呢?欢迎留言来讨论一番。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