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繁衍 >> 约翰斯坎伦中国这项重大成就,可以鼓舞其
编者按:《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RamsarCOP14)在11月5日至13日在武汉和日内瓦同步举行。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国际顾问约翰·斯坎伦(JohnE.ScanlonAO)应邀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他表示:“从亚洲象到大熊猫和藏羚羊,中国在环境挑战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在保护野生动物及包括湿地在内的自然栖息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鼓舞其他国家。”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成功,是与挑战相称的持续努力和资源分配的结果。多次访问中国的经历,使他亲眼看见了中国对野生动物、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尊重以及采取的有力措施。
约翰·斯坎伦是终结野生动植物犯罪全球倡议(GlobalInitiativetoEndWildlifeCrime)主席、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前秘书长、也是大象保护倡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年起,中国陆续启动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涉及12个省份。年起,中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已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约翰·斯坎伦表示,国家公园试点实际上整合了成千上万个更小、更分散的保护区。中国的一系列努力将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并在未来防范流行病。
约翰·斯坎伦曾在年至年担任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长,现在他是大象保护倡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和终结野生动物犯罪全球倡议主席。工作生涯中他造访过约50个国家,来过中国十几次,约翰·斯坎伦向记者忆及其中难忘的经历:“我参观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美丽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令人印象深刻。最新的技术在公园管理中被用来监测生态功能、生物活动和游客流动。护林员的忠诚和顽强也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们在最困难的地形中安装和维护红外相机。随着越来越多的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大熊猫恢复和繁育计划的成效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这位澳大利亚生态专家说,他十分欣赏中国向外界努力学习的精神。在中国,人们将外部知识与本土和传统的知识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自身实际情况。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尽管面临挑战,中国在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环境方面仍取得了许多了不起的成就,包括珍贵的湿地,可以为许多其他国家带来启发。
“我们可以在中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如何在人口稠密的县域成功地管理野生动物、湿地和保护区,如何管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约翰·斯坎伦说,中国在努力寻找“适当的平衡”,这对非洲国家尤其具有借鉴意义。未来30年,非洲的人口预计将会翻倍,许多国家将面临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事件增加的压力。
约翰·斯坎伦进一步指出,实现平衡或和谐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湿地。《湿地公约》呼吁“合理利用”湿地,这涉及平衡湿地及栖息在其中野生动物的需求与人类的需求,以及履行在《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国际义务。
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之际,中国拥有全球43座国际湿地城市中的13座,包括位于江南地区的常熟、东北的哈尔滨、西北的银川以及重庆市的梁平区。
“湿地城市发挥着保护物种栖息地、生产淡水和固碳的作用。这些栖息地也可以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约翰·斯坎伦表示,COP14的举行为人们了解这些与全球和地区利益相关的话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12月7日至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中方将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COP15将通过“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约翰·斯坎伦对此充满期待:“这一框架需要反映所有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公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中国非常有能力推进的《湿地公约》。当相互关联的议程真正能够融合时,我们将看到全球和谐社会的实现取得真正进展。”
转自《北京日报》
编/S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