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生活环境 >> 大型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首演,计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6月4日,由北京演艺集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出品,新京报、北京广播电视台卡酷少儿卫视、央视动漫集团联合出品,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赴云南大象专家组组长为科学顾问,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公益支持的大型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在卡酷剧场首演。据了解,这部原定于年5月1日首演的大型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由于疫情原因未能与广大观众见面。如今按疫情防控要求,虽然上座率50%,但是观众还是纷至沓来,有观众激动地说:“过了春节就想看,盼到了五一,又盼到了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大象来了》首演现场。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供图
木偶剧《大象来了》根据年“云南省亚洲象群北移南归”的热点新闻事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而成。通过规避常规叙事,以“在乎现代人的感觉”,采用纪实和史诗相结合的方式,详述了由15头大象组成的亚洲象群从云南向北出发又回归的迁徙途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展现了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诠释了“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思想内涵。
从舞台呈现上,《大象来了》的核心是创造,是发展,是展示出从未有过的舞台呈现形式。1比1大象是传统木偶在当代的创新。节目开始,15头大象木偶由观众席冲上舞台,在舞台上奔跑打闹,直接将观众拉离繁忙喧嚣的都市,带入云南的热带雨林中。一比一制作大象的难度很大,制作人员在初版一百二十多斤的重量上不断调整,直下调至四十多斤,让艺术家在穿戴巨型大象木偶的同时,又可以在舞台上奔跑跳跃,坐卧打滚,行动自如。
《大象来了》剧照。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供图
在舞台呈现上,景同样作为“偶”的一部分,在演出中布景随着象群的移动而一直流动旋转生生不息,不经意间猝不及防地把一切景象都展开,流动的场景给了大象行进极大的自由,设计师不但结合了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源于自然,甚于自然”,让大象在舞台上“步移景异”,而且在吸收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特征神髓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传达出简约写意的气质,其间假定性的传达,让时空和距离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交流回转,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出了属于大象的“六七步万水千山”。同时,新技术的运用也是该剧舞台的一大亮点,在本剧中,背景同样是由流动的动画视频构成,光线的变化,树荫的摇曳、背景动画和景物、象群的互动,配合灯光与音效让舞台的景深推到无限,让观众获得多维度的自然美,艺术美,文学美。
《大象来了》全剧表演没有一句台词,充分体现了肢体语言的丰富性,此时无声胜有声。木偶剧《大象来了》创新思想叙事方法。编剧与导演在如诗句般的叙事里徐徐展现出了云南热带雨林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这种展现并非西方传统戏剧激烈的情绪碰撞,而是传达出东方舞台温文尔雅,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神韵。
《大象来了》剧照。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供图
现场,有观众表示:“一直就很期待这部剧,今天终于看上了,没让我们失望。而且剧院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得很好,也让我们很放心”。也有观众表示:整部剧很感动,情感很细腻,特别是大象扬鼻向无人机敬礼和象妈妈给小象驱赶蚊子这段。还有观众表示:“剧目很有代入感,感觉自己置身云南西双版纳,也是大象家族中的一员,在与大象家族一起迁移。”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院长赵永庄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首演,当我看到观众的现场反应,突然觉得我们剧院同仁半年多的辛苦非常值得。我们熬过疫情,排除万难,终于在今天正式与观众见面,让我内心感到无比兴奋与快乐。我们的作品还要精心地打磨,未来的日子里还要把作品打磨得更精更好,才能对得起支持我们的观众,我相信好戏都是磨出来的。”
据悉,该剧首演后,将作为“大戏看北京“驻场演出剧目,计划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驻场演出余场。除此之外,《大象来了》开发了各种大象玩具11种。特别一提的是,该剧同名绘本由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编著,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于年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当日中英双语全球发行。
编辑徐美琳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