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生活环境 >> 记者实地探访断鼻象群家族栖息地了解人
近期,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养子保护区的“断鼻”家族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徙。大象向北迁徙的原因众说纷纭,我们不得而知。那让我们回到大象的原栖息地西双版纳,了解一下那里人与象的事。
(董瑞正在观察)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片区都是它的活动范围,它进林子后,我们没去做监测,等我们发现它已经到景讷坝片区了……”董瑞年进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工作,在观测到“断鼻”家族的大象一路向北迁徙,他首先想到了是不是保护区受到了破坏。但根据巡护和监测,他排除了可能:“管理当中来看,我们的植被比以前更好了。以前我们去巡护过的地方本来是一片小灌木,慢慢就长成大树林了。”
马明亮家住景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村,这里距离勐养子保护区的野象谷景区不到5公里,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小的时候,种植橡胶、毁林开荒的现象还是有,但后面国家对森林的保护力度加大了以后,环境还是恢复了,向好的方向走。像鸟类,以前比较少,现在数量也增多了。”
提问
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向好发展,
为什么野生象还是经常走出保护区?
据了解,野生亚洲象的食物来源主要来自长有灌木、草地等的次生林,而不是原始森林。但经过多年的保护,如今勐养子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林露湘介绍:“现在保护好了以后,大量的次森林恢复成了比较好的植被,实际上大象的食物来源是降低的,那么它不可避免的就要离开原来的森林。”
对于是否是大象栖息地受到破坏的质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认为,大家所说的亚洲象栖息地只是人类通过主观意愿,为野生大象划定的区域。“实际上我们应该从大象的角度来考虑,亚洲象现在喜欢到人类活动的一些区域,这些区域能够为亚洲象提供很多的食物,那么这些区域大象就把它作为了栖息地。”
如今在西双版纳,大象经常到人类的农田里寻找食物。林露湘:“现在人跟动物越来越和谐,所以大象种群一方面增加了,一方面它就出来了,因为它很自在,不会受到任何威胁,有很多食物。”
数据显示,经过35年的保护,我省境内的野生亚洲象由年的头增加到年的多头。对于大象种群数量的增加,生活在保护区附近的老百姓也有直观的感受。景洪市景讷乡副乡长岩依:“现在我们跟野象是共存在一起的。我们周围随时都有几十头野象在的。以前没有那么多野象出现在我们身边。”
提问
当越来越多的野生大象出现在人类附近活动,
人与象如何和谐共处?
(利用无人机监测大象活动)
西双版纳州一直在开展相关的工作。在西双版纳州,只要有大象出没的村寨都有监测、预警人员。岩依介绍:“我们这里6个村委会61个村小组,都涉及到大象。我们现在的预警有人工方面的预警,另外有无人机监测队伍,另外第三块监测的话,我们是在大象经常出没的地方安装了电子监控,大象经过的话就会预警,发送到每个村委会,发送到每个村民手上,村民可以实时掌握大象在什么地方。”
在香烟箐村民小组,钢管焊接成2.2米高的防护栏,蜿蜒米将整个村寨环围起来,村民们就生活在围栏内。香烟箐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冯广林:“因为大象经常进到村子里面,为了人生安全才建的这个。”
(郭贤明正在接受采访)
勐养子保护区面积达万亩,有头左右的亚洲象自由的在保护区内外来回走动。对于“断鼻”家族的向北迁徙,郭贤明认为,这只是亚洲象日常迁徙的一个延续:“96、97年以后,西双版纳的象逐渐就往普洱那边迁徙,距离相对来说比较近。作为亚洲象的迁徙,并不是一个特别恐慌的一个事情,还是它的一个习性,也是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适宜亚洲象生存的一些区域不断扩大,可能就会导致亚洲象逐渐逐渐的往外迁。”
长远来看,人与象和谐共生,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林露湘:“我们的生境虽然有所提高,但并没有本质上跟上大象种群增长的步伐。所以我们要圈更多的生境提供给它们,但是这需要一些管理措施,比如说廊道。那边生境不够,让那边的大象也能过得来,让这边生境比较充裕的地方,容纳更多的大象,来把他们联系起来”。
郭贤明:“《森林法》出台了以后,配套的一些政策还没有完全的跟上,我们做的过程当中还受到一些限制。配套政策实施以后,像亚洲象这些比较特殊的物种,允许在不是特别重点保护的、常规的一些亚洲象比较喜欢活动的区域,改造成亚洲象比较适合的一个栖息环境,就希望把亚洲象留在保护区里。”
来源:云广记者赵晶
编辑:曹禹梦
责任编辑:管昕阮爱丽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本文来源:云南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