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生活环境 >> 制作一张凉席需工匠60人耗时18个月,
制作一张凉席需工匠60人、耗时18个月,雍正严禁生产,现已成绝唱
文青衫文斋
历朝历代的牙雕器物中屡出精品,牙雕,是指在象牙上进行的一系列雕刻的民间工艺。牙雕原料是来自公象的门牙,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其它有机体,这些有机成份形成富含弹性硬蛋白物质,因此,象牙呈现出洁白纯厚,质地细腻润滑,富有光泽的特征。其中,非洲象牙硬度及质量较亚洲象牙略高,而亚洲象牙色泽较白,不亦不易产生裂纹。由于世人喜欢牙雕,野生象自古以来就惨遭猎杀,正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如今动物保护法的形成,把私自猎杀和销售象牙制品视为犯罪行为,要严加惩处。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有意识停止象牙制品生产的,恐怕要算是清代的雍正皇帝。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雍正严令停止制作一种特殊凉席的故事。古代的地方官、特别是那些封疆大吏们几乎时时都要向朝廷进贡,以示忠心,皇帝也因此广得民间奇珍异宝。雍正年间,一位广东地方官员偶然得到一张凉席,便作为当年的贡品献给雍正皇帝。可能大家要说,一张凉席有什么大不了的,皇帝会看得上?但这张凉席不是凡品,它是由象牙编成,光滑润洁,翻卷自如,世所罕见。
这张象牙凉席长厘米,宽厘米,仅只有0.3厘米厚。凉席上的织纹呈“人”字形,凉席四周有一道花边,由染成黑色的象牙薄片组成,北面是一张江南制造的绫缎,给人以高贵、成熟、稳重之感。根据文献所说,汉代最早制作象牙凉席,《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以象牙簟赐李夫人”,“象牙簟”就是象牙席。古人认为,象牙是避邪之物,可以保平安,去邪气。况且,炎热的夏天有象牙席铺垫,更为凉爽宜人,象牙凉席算得上是宫中避暑的头等“尖货”。雍正皇帝一见之下龙颜大悦,对官员的一份“孝心”称赞不已。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几个月后,雍正皇帝突然颁下圣旨,严禁生产制作象牙凉席。朝臣们面面相觑,不明就里。大家还记得不久前那个大受赞赏的广东官员,曾是多么的志得意满,让众臣羡慕,怎么皇帝的心思说变就变?其实,并非雍正的帝王之心不可捉摸,而是他了解到了,制作一张象牙凉席,竟然需要工匠60人、耗时18个月才能完成。雍正作为古代少见的一直以俭朴自居的皇帝,当然不愿意后世之人对他的奢侈享受指手画脚,所以干脆严禁象牙凉席的生产,保持一个“明君”应有的作风。
象牙凉席的制作时一个非常繁复的过程,耗材、耗时、耗力,制作成本极其昂贵。因北方气候寒冷干燥,象牙在切片时容易破损,所以,象牙凉席都是在南方制作。工匠们先把象牙浸泡子啊特制的药水里,减少象牙的硬度,增加韧性,以便劈切成大小厚薄相同的象牙片,然后进行细致地打磨。最后,由巧手绣娘将象牙片编制成凉席。由于雍正皇帝严禁象牙凉席的生产,因此,到了现代这一工艺已经失传,泡制象牙的药水配方也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制作象牙折扇的过程中还能看出一点点端倪。所以,我们可以说象牙凉席“已成绝唱”。
禁令一下,雍正皇帝自己便带头把这张象牙凉席收捡起来,放在内库中不再使用,这张象牙凉席就这样被放置到了清代末年。日薄西山的溥仪朝廷,为了维持其穷奢极欲的生活,曾趁乱卖掉、典当了一批内库的珍宝古董。几个太监打算浑水摸鱼,把雍正的这张象牙凉席卷在其它草席里,准备偷运到宫外。可不知什么原因,这次盗窃未遂,加上当时世道实在太混乱,这张象牙凉席又被莫名其妙地“凉”到了一边,一件“已成绝唱”的国宝再也无人搭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政府对故宫存放的物品进行清理。一天,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整理一批草席时,偶然发现其中一张席子与众不同,它的表面有一种淡淡的洁白的光泽。大家赶忙擦去尘灰,一看之下,齐齐大吃一惊:在这霉烂的草席堆中,竟然有一张象牙凉席!在这之前,存世的象牙凉席只有2张,而且还有残缺,据传民间收藏着两张象牙凉席,但从未得到过证实。因此,这张雍正皇帝使用过的象牙凉席便成为稀世“绝唱”。后来,据业内专家估计,这张凉席的价值在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