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大象不善于喝酒且很容易醉,但它们为什么对

发布时间:2024/9/3 13:07:07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最近一段时间,相信很多人的目光,都被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出走”的大象所吸引。其实,从自然保护区内一开始“出走”的大象,数量是17头,后来就变成了15头。“掉队”的两头大象,并不是因为生病或者死亡了,而是“贪杯”了。原来,在北迁的过程中,这两头“顽皮”的大象,偷喝了一户村民家中的白酒,导致喝醉了,这么的就与大部队走散了,最后没有沿着其余大象的行进路线,而是折返回了普洱市。你看看,都说人酒喝多了误事,这种情况放到大象身上同样适用嘛。

大象为什么喜欢喝酒?

大象可不像人类,有着交际应酬,有时必须要喝点酒调节调节气氛,它们之所以喜欢喝酒,是与其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大象是一种纯粹的草食性动物,它们最喜欢吃的是多汁的树枝,比如亚洲象尤其喜欢吃竹笋、芭蕉叶、棕叶芦,对于它们来说,这些植物味美多汁,一天巴不得除了睡觉休息的时间,都拿来啃食这些植物。

除了上述食物之外,大象还喜欢吃植物的嫩芽、树皮以及香蕉和其它水果等,在觅食时,用它们长长的鼻子,来卷取食物和采摘果实。拿非洲象来说,它们在非洲稀树草原上,经常采摘漆树的果实、大象果(又名马鲁拉果)。再比亚洲象,前两年有媒体报道,几只亚洲象“勇闯”夜市水果摊,大快朵颐一番。

而大象在大量吃进水果之后,就会出现行为异常现象,比如站立不稳、走路歪歪扭扭、嗜睡等,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大象在吃进大量水果之后,在大象低氧的消化系统中,水果发酵产生了酒精,酒精在大象的消化系统中被吸收,从而引发醉酒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象并不是喜欢喝酒,而是喜欢水果的味道。云南的两只亚洲象之所以会偷喝农户的酒,主要原因应该是它们觉得酒的气味与喜欢吃的水果味道相似,把酒当成了多汁的水果,这种本能实在是无法抵挡住诱惑呀。

大象的酒量大吗?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体重越大的人,喝酒往往越厉害,那些夜市上光着膀子喝酒撸串的人,很多都是“胖男”,因此我们将这个判断引申到大象身上,大象体重那么庞大,酒量岂不是“海量”?而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据科学家们研究分析,决定人酒量大小的因素,体重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基因,即ADH7基因。在哺乳动物的进化进程中,ADH7基因也发生了分异,独立产生了10种左右的“功能故障”,从而对哺乳动物的生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动物机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那些拥有ADH7基因“故障”的动物,酒精很容易在血液中聚集,从而表现为更容易“喝醉”。而在哺乳动物中,只有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ADH7基因是完全正常的。

拿大象来说,其体内的ADH7基因也存在着“功能障碍”,这使得它们对酒精的耐受程度很低,对酒精的代谢速率仅有人类的1/40。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体重多大,只要摄入了一定量的酒精,由于分解代谢速率较慢,就容易在体内聚集。正常的人喝1两白酒,相当于大象喝4斤“小烧”,而且还代谢不出去。假设大象遇到了非常可口的水果,一下子吃进去几十斤,那么在胃里发酵,产生的酒精量肯定不是小数,它们出现“醉酒”现象再正常不过了。

人的ADH7基因正常,为何会有酒量大小之分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与人体内含有的酒精分解酶的多少有关。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受两种酶的作用,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这两种都是氧化酶,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先后受到这两种酶的作用,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当人体内这两种酶的含量都较高,那么酒精分解代谢的途径就会很顺畅,代谢的速率会很快,在体内的停留时间也较短,对肝脏和其它脏器的损伤就较小,这类人在喝完酒后的一大反应就是爱出汗。相反,体内两种酶含量都较少的人,则对酒精的分解速率慢,在体内的停留时间长,从而出现脸红或者脸白的现象,脸红的人更多的是乙醇脱氢酶缺乏,而脸白人多是乙醛脱氢酶缺乏,从而分别引发血管明显扩张和明显收缩现象。

所以,脸红、脸白并不是判断一个人酒量大小的关键,反而是喝酒爱出汗的人有“海量”的潜质。

综上,大象并不是爱喝酒,而是它们喜欢吃水果的缘故,水果在它们的体内发酵形成酒精,而酒精的气味与水果相近,让它们误认为酒就是水果而已。然而,大象虽然喜欢酒的味道,由于酒精分解基因的缺陷,但它们的酒量着实一般,可能“喝一杯就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6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