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的种类 >> 云南这个村子与象和谐共处走向振兴环球网
本文转自;
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关坪村,有一个依山傍河的小村寨——香烟箐村民小组。
与其他村寨不同的是,一道绿色防护栏将整个村子环抱其中。
作为我国首个亚洲象防护栏试点村寨,坚实的防护栏隔开了亚洲象和村民的生活空间,有效保护了村民安全。
与此同时,因距离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仅有两三公里的距离,村民们有了就近到景区就业的机会,更有村民开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这个与象和谐共处的村庄正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雨林深处走向振兴。
村民从村口的大门进出。人民网程浩摄
回忆过往村民们不愿“象”
曾几何时,香烟箐村散落在热带雨林深处,因野生亚洲象频繁出没,村里的庄稼被糟蹋,房屋被损毁,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村民们很无奈,但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一次,我骑摩托车回村,看到路边河沟里有头象在洗澡,趁它没注意,我想赶紧离开。刚骑了几米远,前面拐弯处又来了几头大象,堵住了路。我害怕,赶紧调头,沟里的象出来了,挡住了退路。我马上下车,摩托车来不及熄火,顺着路边的坡往上爬。”说话的是村民李文才,回忆起多年前一次与野象的遭遇,他至今仍心有余悸。
“大象在吼叫,可坡太抖,接近90度,又高,有三四米。多亏一根延伸出来的竹子帮忙,我才得以抓着竹子,爬到坡上,摆脱了危险。”李文才说,等过了个把小时,大象走远了,他才顺坡溜下来,匆匆骑车回了家。
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随意拉一位香烟箐村的村民问,都能绘声绘色地说上一段。
李文才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年,当时,在云南省坚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下,云南亚洲象种群数量正在增长。
上世纪90年代,云南亚洲象种群数量降至头左右,面临着分布区狭窄、零散,栖息地质量下降,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等诸多问题,一度濒临灭绝。为拯救保护亚洲象,云南省以高度的责任感,勇担重任,努力改善亚洲象生存环境。
随着保护力度加大,云南的亚洲象种群数量已由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头左右。
野象数量增加的同时,它们知道村民不会伤害自己后,胆子越来越大。在香烟箐村,野象经常结伴到村子附近觅食,村民的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连续几年几乎没有收成。
如何降低人象遭遇的概率,减少人象冲突,西双版纳州在探索。
环绕在村里的护栏。人民网程浩摄
政府出资缓解人象冲突
为保障村民的生产生活,年1月,由当地政府投入资金,把香烟箐村整村搬迁到离老村子3公里左右,邻近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的新址。
但是,由于搬迁的新址仍位于保护区边缘,野象依然频繁闯入村寨,偶尔还会进入村民家中觅食。
如何缓解大象频繁“造访”的人象冲突?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把香烟箐村作为试点,尝试用隔离栏将村寨与野象隔离开来。
工程从年7月20日开工,至10月中旬基本完工。经过1个月的监测,野象群先后12次造访,均被防护栏阻隔,项目于11月15日通过验收。自此之后,人象冲突缓和不少。
6月17日,记者来到香烟箐村,一根根碗口粗的钢管焊接成2.2米高的防护栏,蜿蜒米将整个村寨环围在栏内,村民们安心舒适地生活在村寨里。
村里的宣传画也有大象元素。人民网程浩摄
对于以后充满“象”往
村寨搬迁后,离野象谷景区近,村民们有了就近到景区就业的机会。
“这样挺好!”李文才说,因为常有野象出没,不少村民不敢种地,收入少了,只能另寻出路,到野象谷上班挺不错。打那之后,他到景区做水电工,每月工资元,还给买保险,老了有退休金。
香烟箐村共23户95人,村党支部书记冯广林说,目前,村里每户至少一人在野象谷上班,从事环卫、亚洲象监测、财务、厨师等工作,每人每月扣完保险,还有平均0多元的收入。
为让日子更好,敢想敢干的李文才还开了村里唯一一家农家乐,平日里妻子、妹妹在农家乐忙活,自己上班挣钱。
菜品味道不错,加之离野象谷近,李文才家的农家乐不愁生意,节假日还要提前预约。除去年因为疫情生意寡淡外,其余每年他家的农家乐都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
“以前害怕野象,它糟蹋粮食还伤人;现在靠着野象,我们日子越来越好。”李文才笑着说,“我们会继续保护好森林,保护好野象,然后一起和谐相处下去。”
环绕村里的护栏。人民网程浩摄
香烟箐村的搬迁和防象围栏建设,只是近年来西双版纳为了保护亚洲象、创造人象和谐而作出的众多努力和尝试之一。“我们还通过织密亚洲象保护法律保障网、加大亚洲象栖息地保护地建设、开展国际合作和亚洲象收容救助等办法,保护亚洲象,减少人象冲突,进一步实现人象和谐发展。”西双版纳州林草局副局长刀建红说。
我们也期待,人象和谐的故事,在云南有野生亚洲象分布的地方持续上演。再多嘴一句:“如果你有机会去香烟箐村,不妨去李文才家的农家乐坐坐,味道挺不错。”(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