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40.html岩罕陆的身后有一群大象。岩罕陆在雨林工作。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郝莹杨峰云南西双版纳报道年夏天,亚洲象群“断鼻家族”的北移旅程,让全世界看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为保护这群远道而来的朋友,以及沿途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云南省出动警力和工作人员2.5万多人次,无人机架次,应急车辆1.5万多台次,疏散转移群众15万多人次,投放象食近吨。“伴象”人群中,来自西双版纳的几位亚洲象研究专家是距离象群最近的人。岩罕陆,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救助中心观测员,是专家团成员之一,“断鼻家族”是他的老朋友。自年3月“断鼻家族”离开西双版纳后,岩罕陆有一年多时间没见到它们,直到象群走出普洱,在不熟悉的地方“闯祸”,他被调至前方支援,缓冲人象矛盾。岩罕陆的加入,的确在这场人劝象“回家”工作中起到作用:在玉溪市红塔区,或许是听懂了岩罕陆“劝解”时说的傣语,“断鼻家族”调了头……与象为伴23年他是最熟悉亚洲象的人之一12月10日,记者跟随岩罕陆进入野象谷自然保护区。“昨晚有独象经过这里。”在密林里穿行一个多小时后,岩罕陆作出暂停的手势,有些严肃地说:“不能带你们再深入了。”山林里没有路,一眼望去是高高低低的植物和藏在枯叶下的泥土。岩罕陆发现了大象脚印,周围有新鲜的断枝和被压倒的草丛,他判断是独象不久前经过。“大象脚垫很厚,没有脚步声,独象自己出来不会叫,只能听它行动时树枝折断、摩擦的声音。”他解释。作为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救助中心的观测员,岩罕陆尤其擅长野象行为观察及安全预警,从年来到野象谷景区工作,他至今与象为伴23年,是最接近、熟悉亚洲象的人之一。即便如此,当他进入野象的地盘时仍不敢有丝毫放松。“它们毕竟是野生动物,警惕的弦要一直拉紧,我们做的就是安全工作,人和象都要安全。”岩罕陆说。对野象的敬畏与熟悉都和岩罕陆的儿时有关,他长大的布朗山寨就在亚洲象保护区范围内,大象经常“拜访”家里的庄稼地,吃稻谷、玉米。人类在这些庞然大物面前束手无策,敲锣打鼓驱赶也没有用,只能用芭蕉等食物引诱它们离开。“大人不会让小孩靠近的,但是待在家里也经常能看到大象。”后来岩罕陆入伍成为森林武警,工作与保护动植物密切相关,退伍后便来到野象谷工作。因为熟悉大象,年亚洲象监测小组成立时,他成为了最早的4名成员之一。“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钻进沟谷雨林去找大象,一天要走10公里以上,去看象留下的痕迹,观察它的状态,监测活动范围。”长年累月的工作,使他也成了野象行为习惯方面的专家。追踪“断鼻家族”不熟悉地形预判的难度很大岩罕陆所在的西双版纳野象谷,正是引起全国上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