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云南累计实施120多个极小种群植物拯救保

发布时间:2023/4/4 15:16:11   

8月11日,记者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持续加强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等国家公园创建,有序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

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云南省先后划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处,总面积达.5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32%,初步形成了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全省90%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绝大多数重要的自然遗迹,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物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云南省持续实施亚洲象、滇金丝猴、长臂猿、绿孔雀等极度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与修复。亚洲象从头增长到超过头;滇金丝猴从只增长至3只左右,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鹤等多种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拯救保护成效显著。率先在全国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全省累计实施极小种群植物拯救保护项目多个,建成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达到了保护目标。

下一步,云南省将着力构建云南自然保护地新体系,科学创建国家公园,扎实推进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力争"十四五"期间国家批准设立3处国家公园。加快推进保护地整合优化,对全省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整合、归并、优化,加强各项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构建统一合理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及时修订法律法规,研究制定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生态补偿等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我省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监测网络,构建统一规范的"天空地一体化"自然保护地自然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对自然保护地各类资源及保护地内人类活动进行全面监测,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为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全省还将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重点开展亚洲象、绿孔雀、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野牛等极度濒危物种及其重要栖息地保护恢复,探索实施栖息地廊道修复、建立社区公益保护地等措施,稳定野生动物栖息空间,促进种群交流和数量增长。同时,加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进一步完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多元化保护体系,推进个物种的拯救保护。此外,提高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标准,优化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方案,合理提高损害补偿标准,维护人与动物和谐。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充分发挥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加大物种科普和普法宣传力度,强化公众守法意识。

云南网记者杨萍摄影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1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