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象 >> 亚洲象生活环境 >> 瞄准任务需求,训战无缝对接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改革四周年转型强能侧记
刘东君郭元丰
“人民需要就是前进的方向,人民支持就是最大的靠山……”这是前不久普洱支队王思龙在全国应急系统分享重庆火场感人事迹的场景。10月18日至27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快速投入千人百车星夜驰援广西桂林火场,经10天连续奋战,用血肉之躯战胜了熊熊火魔。
转制4年来,该总队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着眼“全灾种、大应急”的全新使命,按照“一专多能、多能合一”的发展思路,着眼找差距,着力补短板,突出强能力,积极应对年不遇的野生亚洲象北移南归、极其恶劣条件下的哀牢山“11·15”失联人员搜救、极端高温环境下的重庆灭火作战……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4年来,多次深入总队采访的媒体人范芳钰说,每次任务的背后,离不开森林消防员夜以继日的学习、年复一年高强度的训练,他们救民于水火,时刻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只要警铃一响,他们就将迅速响应,毫不停歇。
从“转身”到“换脑”——问题倒逼训练
年5月,转制不到一年,云南昆明市五岳村、干河村相继发生森林火灾。“两战两捷,复盘反思!”
年9月,大理州洱源县镇凤羽镇降雨导致铁甲村发生泥石流。“第一时间守护人民平安,复盘反思!”
年4月,丽江市石头乡发生森林火灾。“鏖战9天8夜守住了老君国家地质公园安全,复盘反思!”
年8月,重庆市持续高温干旱导致多地爆发森林火灾。“千里驰援守护了7处重点目标安全,复盘反思!”
……
回首凝望过往,齐兴彬总队长眸子深邃不见底,过了良久,意味深长地讲:“‘问题倒逼’是夯实训练的基石。”
“改革转制怎么看?转型升级怎么办?提升能力怎么干?”这一系列的急难问题始终困扰着总队党委领导班子。刚转制时,总队主官在亲自动员辅导的同时,广泛开展大讨论,引导各级把转型升级、提质强能作为政治号令来贯彻,作为共同事业来坚守。
“木桶有短板就装不满水,同样木桶底板有漏洞也装不了水。”该总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史俊涛说,“木桶定律”告诉我们转制改革后结构重组、任务拓展,只有以思维导向抓建设、问题导向查短板、目标导向定对策,才能更快推进队伍转型升级、提质强能步伐。
“身子转过来了,但“脑子”没转过来,必然影响整体建设步伐!”总队作战训练处处长王磊说,总队对照训词“四句话总方针”,逐级开展对标找差距,先后查找出了“惯性思维、封闭思维、僵化思维盛行,思想观念陈旧滞后”“转型升级紧迫感责任感不强,遂行综合性救援和处置复杂灾情的能力短板突出”等15个具体问题,并逐条研究制定了解决对策,从源头上彻底解决“转身”不“换脑”的问题。
“‘换脑’换来一片新天地。”从中国茶城到春城昆明、从热带雨林到雪域高域……总队座座营区掀起了缺什么补什么、什么最需要就练什么的训练热潮。昆明支队“抓训先抓龙头、谋战先强机关”,紧盯首长机关训练脱离实战化、指挥教条化等问题短板,着力提升制胜能力。普洱支队破除“小支队难有大作为,小火难以练兵”的思想,利用周四夜校、每周“一日练”,机关基层学救援理论、学救援方法、练救援技能,让机关基层齐头并进。
“加快转型强能,人的转变是最具关键意义的转变,要实现换脑转身,就必须比过去学得更快更好。”齐兴彬总队长告诉我们。4年来,该总队以“八种组训模式”为抓手,组织机关深入研究和探索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的建设标准、作战样式、训练支撑等重大课题,研究“多辖区、全灾种”的兵力编成、机动投送等重大问题,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为推动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从“塑形”到“强能”——创新训练方法
“挖土机左转15度,第一小组配合挖机清理废弃,第二组转移村民……”9月17日,在西双版纳大队长唐波来回往返河堤查探灾情,适时做出任务调整,游刃有余地指挥流石流抢险行动。
从灭火作战到泥石流抢险任务的拓展,组织指挥行动的唐波表示:“得益于敢于归零、不怕重塑,利益于每季度为期15天进山入林、涉江下河等全灾种科目的强化训练,才让我们有信心完成好每一次抢险救援任务!”
转制之初,面对新任务、新装备、新战法不懂不会的问题,该总队按照合理分布、集中培训、试点带动的原则,在保山、昆明等探索综合性跨区(国)救援队先行试点,区分指挥、业务、救援、保障4个模块建立联动机制,成建制推进组建3个大队、7个中队为主体的水域、地震、山岳机动救援分队,基层迅速踏上了探索创新训练方法的新征程。
在位于祖国南端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阴晴不定,雨天泥淋路滑,晴天气温高达35度以上,小雨照训不误,大雨“小模块训练”(练基础、练装备、练技能),晴天分时段训练,避开高温高热环境,防止热身病发生,不断提升训练质效。
而在海拔米的雪域高原,迪庆大队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加量”的方式,提升队伍训练能力。曾担任总队灭火、体能等教员的大队长蔡经理说,从新同志入队便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抓适应性训练、第二阶段开展负重训练、第三阶段到米的石卡雪山进行实战演练,切实做到强身健体,练就过硬本领,使消防救援人员完成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逐步形成体系化训练模式,营造真训实训的良好氛围。
守护美丽雪山的古城中队叫响“苦练实训,人人过硬”口号,巧用“训练目标牵引法”练兵,坚持“周会操、月考核、季度讲评”,分层制定中队、班、个人三级训练目标。每月考核课目确定后,每名指战员要根据自身水平合理确定每个课目的目标成绩,达到目标的课目用蓝笔在成绩栏打钩,没有达到目标的用红笔打叉,80%以上课目达到目标的视为月考过关,达不到“小群练兵”时间组织“开小灶”,直到补考达标为止。
“训练没有捷径可走,唯一方法就是实打实练。”景谷中队中队长陈胡说,中队借助小场地、小块时间、小教员、小比拼、小情况、小载体、小讲评、小课堂等“八小练兵法”,不断夯实训练根基,先后为总队特勤大队、支队快反分队输送了16名训练尖子。
前不久,刚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云岭先锋”的总队特勤大队采用“侧重训练法”,两个中队、4个分队、16个班的训练课目各有侧重,把重点培养的4个绳索救援班分别安置于4个分队的各个救援科目中,有效提升大队综合救援能力。
“不能满足少数尖子冒尖,集体突出才是“真过硬”。训练成绩优秀只是起点,“全灾种”需要每个集中都练成钢刀,每名指战员都练成利刃。”总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谭昊说。
与此同时,该总队还把“八种组训模式”逐个单位划分课题展开研究,每个季度组织机动训练实案化、专业训练课题化、演习演练融合化专攻精练,对指挥训练系统化和机关训练应用化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制定完善基础训练达标化、驻防训练灵活化措施办法,以“八种组训模式”撑起“硬核实力”。
从“单一”到“多能”——打造人才“方舟”
“没有人才、人才不足、人才质量不高,打不了胜仗,更适应不了使命任务的需要。”总队干部处副处长杨圣伟介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打开视野聚才、优化模式育才、创新思维用才,全力打造救援人才“方舟”。
9月下旬,云南森消防总队第三届“火焰蓝”比武竞赛活动如期展开,多路精兵紧盯14个课目展开激烈对抗角逐。“通过比武让我明白,单项冒尖不再闪亮耀眼,练就全面过硬素质、密切协同能力才能胜任未来‘全灾种’救援要求!”走下比武场,普洱支队干部熊亚峰感慨地说。
“比武由单课目比拼到综合性对抗、由应试考试到应用性竞赛。”该总队特种灾害救援处处长杨俊雄告诉我们,将智能、技能、体能课目灵活穿插设置,不仅检验指战员的临场应变、指挥、协同、处置等综合素质能力,而且倒逼训练“刀尖子”向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发展。
和平年代,消防指战员每一次遂行救援任务,都是与刀山、火海短兵相接、近距对抗,时刻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首次参加“火焰蓝比武”的普洱支队快反分队队长王思龙说:“从‘守摊子’到‘瞄靶心’,对每名指战员来说,不再是过去的‘一招鲜、吃遍天’,而是要‘门门通’‘招招硬’。”
独木不挡风,单人难排险。该总队通过比武竞赛倒逼指战员练体能、练技能、练智能,引领人才队伍更好更快发展。
不此如此,该总队还按照“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分20余批次集中余名干部骨干到国家地震紧急救援、消防培训基地,进行地震救援、山岳救援、医疗救护封闭训练;邀请30名专家到队开展业务讲座,次组织指战员观摩学习,不断发挥“种子”和“酵母”作用。
“制做一个份人才表、绘制一张成长图、建立一个人才数据库……”该总队队务处处长闭国兵说,总队每年召开人才队伍建设“诸葛亮会”,广泛收集人才队伍建设建议,想方设法让“刀尖子”应留尽留、“武教头”当留必留。
为此,该总队探索建立起高级消防长精准培养办法,对2年内面临选晋高级消防长的消防员骨干,跟进做好学历认证和任职增训工作,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放宽选取条件,留住人才。
如今,“救援型”消防士才人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总队70%以上的干部骨干均掌握3种以上救援装备的操作使用,特勤务和快反分队指战员持证率达%,常规分队指战员持证率增援达30%以上,一批“多面手”脱颖而出。
仅年季秋消防士选晋工作报告显示,优秀指挥班长留队率达到93%以上,获局以上表彰的消防士晋级率达到%;在各类比武中摘金夺银的消防士留队率则达到了87%。
从“被动”到“主动”——激发练兵热潮
每到周末,在位于无量山、哀牢山脚下的景东森林消防中队风气监督员徐刚又多了一项工作,监督干部骨干对本周指战员的训练进行考评量化。
为了调动指战员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该中队制定了训练奖惩7条措施,对每次组织训练会操、考核成绩进行张榜公布,个人综合成绩排名前3名的量化管理加5分,科目不达标的同志每个科目扣3分,量化评分作为年底晋级、立功、入党的资格。
“有了兴奋点,指战员训练劲头足了。”景东中队长李洋告诉笔者,转制改革以来,从单一防灭火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训练内容比以前最少多了一倍,很多新特装备列装队伍,对训练自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量化评比”的持续推进,大家为了争第一拨头筹,在训练上都铆足了劲,队伍逐渐涌现出一大批训练尖子。而在云南最西边的腾冲森林消防中队持续开展“创记录”“破记录”“当尖子”活动,每月给训练尖子颁发证书,使中队训练成绩优秀率达%。
常年守护春城昆明的五华区中队用好“闯关晋级法”,考核达标人员直接转入下一课目训练,未达标的一律回炉淬火,设立单科目中队训练纪录,组织创纪录活动,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距国境线最近的勐腊中队周会操、月考核、季考评,对成绩原地踏步、进步幅度不大的同志进行约谈,对班长进行诫勉谈话。
去年,荣获“全国应急系统先进单位”的丽江古城中队运用结对帮扶、进阶定级、红红对抗等组训方法,开展“勇士班评比”和“争创破纪录,争上龙虎榜”活动,修订完善《训练激励十条措施》,对月考第一名的班颁发奖杯,对前3名个人颁发奖状并直接评为“月先进个人”。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总队特勤大队班长王树佳连续三年参与总队“火焰蓝大武”,荣获综合成绩第一名,荣立二等功。腾冲中队中队长秦智明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带领指战员扑灭火20余起森林火灾荣立二等功……
“激励”二字,暖人心、提士气。该总队党委领导落实激励关怀机制,为担当者撑腰鼓劲,让奋进者轻装前行,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入脑入心,一项项新思路新举措破土而出,一个个训练矛盾问题逐步破解,一条条激励机制提振士气心,人才提质强能道越拓越宽,指战员成才之路越走越广。4年来,10人获部、局表彰,8人荣立二等功,余人荣立三等功,22人在上级比武中摘金夺银,涌现出了全国应急系统先进工作者郭元首。
“战场”到“操场”——实战中学实战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秋天来了,秋冬季森林防火期已近了。
守护着腾冲市来凤山国家景区的腾冲森林消防中队借助山里复杂地形,反复研究“水泵远距离输水”最佳战法。“断了后路,才有出路。”中队长秦智明说,去年,一支号称“救援特种兵”队伍在腾冲市应急局成立,倒逼中队不得不强化专业训练,让国家队的“金字招牌”立于不败之地。
“实战是检验训练水平的最好手段,也是提升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政委张晓庆说,实战精妙之处在于以战领训、以战促训。转制以来,我们主动协调对接、主动请领任务、主动锻炼队伍,不断让队伍在实战中得到历练。
——野生亚洲象北移南归,我们在零经验、零参考的背景下,通过实战摸索,构建了空地一体侦察、多元力量协同的信息获取体系。
——哀牢山“11·15”失联人员救援行动,在环境极端恶劣、条件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摸索了倍力系统过障、定滑轮导向过弯、“1+N”轮战等方法、战法。
——跨区增援重庆“8·21”灭火作战,在极端高温、复杂地形条件下,探寻到高温环境下“指战员+冰块”战高温、斗火魔的有效方法。
……
近4年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累计动用10.2万余人次,圆满完成了起灭火作战、78次综合救援和次防火执勤任务。特别是扑救森林火灾中,93次商请直升机空中吊桶灭火、41次协调大型机械开设隔离带……分别占灭火起数的67%和30%。初步探索形成了森林消防+飞机空地立体+工程机械的应急救援模式,极大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一次次舍身逆行告诫我们,平时不流汗战时就流血。”曾赴俄罗斯、新加坡培训的总队作战训练处处长王磊说,只有放开手脚真抓实练,关键时刻才能冲得上去、救得下来。
南征北战的昆明特勤森林消防大队以“八种组训模式”为抓手,提前谋划实战训练,两个中队每周利用一天半的时间,流轮进山入林开展实战训练,全面锤炼远程机动、情况处置、通信保障、卫勤服务等应变处置能力。
而在中国茶城普洱,普洱支队所属基层中队“一日练”已成为新常态,科目自选、时间自定、地域自备、情况自设,目的是贴实战达到练兵的效果。该支队刘东君政委说“面对使命之变、任务之变、装备之变,训练与实战紧密接轨、无缝链接,才能打赢下一场救援保卫战。”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总队将实战中总结的成功经验用于指导训练,每季度开展进山入林、涉江下河、真火实烟、跨区机动等训练演练,把悬崖火处置、野外搜救、孤岛救援等重难点课目拎出来专研专训,用野外化环境、模拟化情景检验平时训练效果,进一步促进救援能力提升。
4年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以建强国家应急救援机动力量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应对大火巨灾”的专业能力训练。在灭火能力方面,每年组织野外驻训,重点加强研究解决西南高山林地灭火战法课题研训;牵头组织并协调驻地应急和林草部门、航空护林站、重型工程机械公司等,强化联战联训机制建设;连续4年组织灭火指挥员网上集训和比武对抗。在加快推进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面,加强绳索运用、通道开设、支撑破拆、舟艇驾驶等基础课目训练,探索总结4类23个科目40余项组训施训方法。按照由注重单科目组训向多课目融合训练转变原则,连续3年组织特种综合救援技能比武演训,不断提升队伍救援能力。先后组织队伍内外16名专家骨干,集中编写了《绳索救援技术》《地震灾害救援》《山岳救援》《水域救援》4部训练教材,为总队培养救援骨干、组训施训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