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探访西双版纳消碳庄园亚洲象,橡胶树

发布时间:2023/4/21 13:06:49   

「碳案」是6碳围绕“双碳与ESG”推出的案例解读栏目。我们希望解决“碳中和”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对企业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等代表项目的一线走访,记录“优等生”的减碳成果,回答“谁在做、怎么做”的问题。

「碳案」第六期,我们来到了云南西双版纳的倒淌箐新村,探访了这里的“消碳庄园”,路途中,一个疑问始终萦绕在我们心间:这个常住人口只有人的僻静村庄,怎么就成了需要被减排的对象?

实际上,倒淌箐村“消碳庄园”,是一项融合了社会、经济、环境、动物等多重学科的社会实验。这个生态是如何运行的?请跟随6碳的脚步一探究竟。

苏建勋

在云南西双版纳崎岖的山路上行驶不到一小时,中巴车比我想象中提早停了下来。

“还没到(目的地)。”大藩从另一辆SUV车上下来,“让你们看看亚洲象的脚印。”

一头卷发、身形魁梧的曹大藩,云南普洱人,有着西南少数民族的异域长相(但他是汉族)。大藩是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云南代表处代表,头上戴着的帽子写着一行标语:animalsandpoplthrivingtogthr(人与动物共享生命之美)。

大藩的帽子上写着:animalsandpoplthrivingtogthr;拍摄:苏建勋

大藩是我们此行的向导/讲解员/翻译,也是他发现了路边玉米地旁的亚洲象脚印,因为被雨水冲刷过,脚印的形状已经模糊,但大小几乎有成年人两只脚掌的面积总和。

玉米地旁的亚洲象脚印;拍摄:苏建勋

大藩接着介绍,这附近至少有20多头亚洲象,亚洲象正常每天要花18小时觅食,但在村民的农田里,玉米、干果等作物都是现成的,亚洲象只用花4-5个小时就能饱餐一顿,“过去要啃草根、树皮,现在有了更便捷、更美味的食物,亚洲象当然更喜欢这里”。

成年亚洲象身高超过两米,虽然性情温和,但在受到惊吓的时候,会因为警惕而有攻击性。如果村民不巧遇到,只有一个字:逃。为了规避亚洲象的攻击,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林业、保护部门还支持修建了“避象亭”。

人象冲突,成了当地村民头疼的难题,也是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最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366.html

------分隔线----------------------------